自從西元前522年,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被楚平王殺掉之後,伍子胥在鄭國待了3年,可以說一事無成,太子建還被鄭定公殺掉了。之後他過昭關,逃到吳國,途中得到東皋公和漁丈人的幫助。到吳國之後,伍子胥舉目無親,吹簫乞食,遇到神相被離,因此得見吳王僚。又因王僚不肯出兵伐楚,伍子胥退而耕田。從西元前519年到西元前515年,種了四年地。然後推薦專諸,幫助公子光殺掉王僚,登上王位。之後伍子胥推薦要離,刺死王僚的兒子慶忌,規劃營建了姑蘇城,幫助吳王富國強兵,又推薦了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為吳王帶兵。最後,五戰入郢,以一個弱小的吳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這一年是西元前506年,也就是說,伍子胥懷父兄大仇16年,終於等到了滅掉楚國的這一天。
伍子胥的仇人是誰呢?他最大的仇人其實是費無忌。但是費無忌在楚昭王剛剛繼位的時候就被殺掉了。而楚平王也在西元前515年病故了,所以伍子胥報仇似乎是失去了對象。楚昭王也不知下落。伍子胥就到處去訪求楚平王的屍首。後來有人告訴他楚平王的屍首埋在一個湖的底下。伍子胥到了湖邊,當時已是冬天了,但見平原衰草,湖水茫茫,到哪去找楚平王的墳墓呢?伍子胥頓足搥胸,仰天大哭,說「天乎、天乎,不令我報父兄之怨乎?」
這個時候,軍士帶過來一個老者。這個老者跟伍子胥說,將軍你要找平王的墳墓嗎?我知道。伍子胥問在哪裡?老者說你把湖水抽乾,就在湖的中心。伍子胥命令兵士往下挖,挖出了一個石槨。古時候埋葬啊!有錢或者地位高的人,他的棺材有兩層,裡邊一層是木頭做的,叫做棺,外面一層叫做槨。它是兩層,有棺有槨叫厚葬。因為楚平王是王爵嘛,所以說是有棺有槨。
那麼伍子胥打開石槨之後,就看到了棺材,再把棺材蓋打開,發現裡邊只有精鐵數百斤。伍子胥就想,平王的屍首不在這兒。老者說這是疑棺,真棺在石槨的下面。伍子胥就命令兵士,把石槨抬走,果然在石槨下又發現一個棺材。打開之後一看,果然是楚平王的屍首。
這個時候,楚平王已經死了9年了,但他的屍體是水銀殮過的,還沒有腐爛。伍子胥看到屍首,怒氣衝天,他把屍首從棺材裡邊拿出來,用九節銅鞭鞭打了300下,打得屍首骨折肉爛。最後伍子胥把平王的屍首棄於原野。這就是非常著名的一個典故,叫做伍子胥「掘墓鞭屍」。
伍子胥要重重酬謝老者,老者說不用,當年楚平王在為自己選埋棺之地的時候,他選中了這個地方,然後讓幾十個石匠幫他打造墳墓。打造完之後,他怕別人去掘他的墓,所以就把幾十個石匠全都殺掉了。老者說,我是唯一的倖存者,今天我來,不僅是為將軍報仇,也是為我那幾十個石匠朋友報仇。所以老人就沒有要伍子胥的酬謝,就走了。
這件事情在不同的《史記》章節中記載是不太一樣的。在《史記‧伍子胥列傳》裡邊寫的是「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它講的是伍子胥掘墓鞭屍。「既不得」,指的是伍子胥沒有找到楚昭王,於是就挖了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在《史記‧吳太伯世家》的記載是,「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讎」,就是鞭屍的除了伍子胥之外,還有伯嚭。
伍子胥鞭屍這件事很快在諸侯國之間就傳開了,因為確實是匪夷所思。當時楚昭王跑到了隨國,隨國在現在的湖北省隨州市附近。伍子胥就向隨國的國君要楚昭王,他想把楚昭王要回來後殺掉報仇。隨國國君不知道應不應該把楚昭王交出去,就請人占卜了一下。占卜的爻辭是,「西鄰為虎,東鄰為肉」。當時隨侯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感覺把楚昭王交出去是不吉利的,所以他就跟伍子胥說,楚昭王沒有到我們國家來。
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的下落。那麽他的下一個報仇目標就是鄭國。於是伍子胥移兵伐鄭。一方面,楚國的令尹囊瓦跑到了鄭國;另外一方面,他覺得楚昭王也有可能跑到鄭國;更重要的是西元前519年,太子建在鄭國被鄭定公殺掉了。伍子胥的軍隊就把鄭國圍住了。
當時鄭定公已經死了,在位的國君是鄭獻公。鄭獻公就跟手下的大臣商量,首先是關於囊瓦的問題,因為囊瓦現在正藏在鄭國。鄭獻公就準備把囊瓦交出去,和吳國言和。囊瓦聽到消息之後就自殺了。
我們現在已經很難知道囊瓦當時自殺時的心態。當他在楚國做令尹的時候,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張筵列鼎,富貴無極,但是他卻非常貪婪,跟唐侯要馬,跟蔡侯要裘皮大衣,結果引來了楚國和其他很多諸侯聯軍作戰,造成了楚國的社稷陵替,而他自己也丟失了令尹的位置,亡命他國,最後不得不自殺。可以看到貪婪會給人、會給國家,帶來很大的傷害。
我記得老子在《道德經》中講過一句話,叫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一個人存在知足之心,那麼他就不會受辱;如果一個人知道在什麼地方適可而止,他就不會遇到危險,「殆」就是危險的意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囊瓦就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造成了亡國滅身之禍。
伍子胥在一位石匠的幫助下,找到了楚平王的埋葬地。他掘墓鞭屍,以報父兄之仇。之後,他向隨國索要楚昭王,未果。又移兵伐鄭,索要令尹囊瓦。囊瓦這個貪婪而又愚蠢的小人不懂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喪師辱國,最後自殺而死。那麽囊瓦的死會讓伍子胥退兵嗎?
鄭獻公把囊瓦的屍首還給伍子胥後,伍子胥仍不退兵。鄭獻公覺得,以他們國家這麼小、兵力這麼少,跟吳國作戰,很可能會像楚國一樣的亡國。所以鄭國國君就貼出一個告示說,誰能夠退了吳軍,我就願意把國家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他共同治理。告示很快就被一個人揭下來了,這個人跟鄭獻公說,我不需要任何財寶,我也不需要一兵一卒,我手裡邊這個船槳就可以讓吳國退兵。看來非常匪夷所思。
這個人到了吳國的軍營外,拍著他的船槳開始唱歌,唱「蘆中人、蘆中人,腰中寶劍七星文,可記得麥飯鮑魚羹?」當時伏路的軍士就把這個人抓住後帶到伍子胥的面前,說這個人可能是奸細。
這個人在見到伍子胥時,仍然拍著船槳跟原來一樣唱「蘆中人、蘆中人,腰中寶劍七星文」。伍子胥在聽到他唱「蘆中人」的時候就非常意外,因為這是他在渡江時,和漁丈人之間互相的稱呼。
他就問這個人說你是誰,此人舉起船槳說,你不記得這支槳嗎?當年我的父親曾經渡你過江,還拿麥飯鮑魚羹給你吃,管你叫蘆中人。
伍子胥問他來意,他回答說,鄭國的國君有告示說,誰能夠退了吳兵,願意把國家的土地分出一部分,我呢今天來,第一想讓你退兵;第二想藉你的退兵得到一場富貴。
伍子胥說,我怎麼能夠忘記你父親當年的恩情?如果沒有他渡我過江,我可能早就死掉了,更不會有今天報仇的事。於是伍子胥就退兵了,鄭國國君將百里的土地,分給打漁人的兒子,這個人後來就被稱為「漁大夫」。
伍子胥在從鄭國退兵後,就回到了楚國。這時候他接到了一封信。寫信的人叫申包胥。大家還記得,伍子胥逃難的時候第一個見到的人就是申包胥。伍子胥跟他之間有一個約定。申包胥說為了成全你的孝道,我允許你把楚國滅掉;但是為了成全我自己對君王的忠心,等你滅掉楚國之後,我要把楚國再恢復起來。
申包胥在給伍子胥寫的這封信中說,你掘墓鞭屍啊,做的事情已經很過分了,我聽說「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為什麼你現在不趕快退兵呢?你已經滅了楚國,我也要兌現我復興楚國的諾言。(待續)#
請點擊訪問《笑談風雲》系列視頻和音頻等音像製品:
DVD系列:
《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DV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二季《秦皇漢武》DV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三季《隋唐盛世》DV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四季《兩宋繁華》DV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五季《大明王朝》DVD 點擊這裡
CD 系列:
《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C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二季《秦皇漢武》C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三季《隋唐盛世》C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四季《兩宋繁華》CD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第五季《大明王朝》CD 點擊這裡
U盤(只適用於Windows系統):
《笑談風雲》前四季影片 U盤:《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兩宋繁華》 點擊這裡
《笑談風雲》全五季聲檔 U盤:《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兩宋繁華》《大明王朝》 點擊這裡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