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優樂客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遷:文學和哲學


春秋戰國是長達五百年的一個變局,這一場變局使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下面我們再說一說文學和哲學。


在文學上,春秋和戰國時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在春秋的時候開始出現了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一共是三百零五首,分為「風」、「小雅」、「大雅」和「頌」,它就是民間、宮廷和在祭祀時候唱的歌曲。《詩經》雖然有三百零五首,但我們並不知道每一首詩它的作者是誰,因為春秋時期它是一種莊園經濟,在廣楙的農村地區,很多人他們做了這個歌之後,它是以傳唱的方式來流傳的,大家都在唱這樣的歌曲,至於歌詞是誰寫的,那就沒有傳下來。


後來孔子把當時民間和宮廷中的歌曲,蒐集起來整理成為《詩經》,孔子當時對《詩經》有一個總結,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就是在《詩經》中除了關於政治方面,還有一些關於祭祀方面,那麼還有一些關於男女愛情方面的詩,但是這些詩歌唱起來是沒有邪念的。


那麼到了戰國時期的話就不一樣了,在戰國時期出現了大量的都市,都市興起,帶來一個甚麼問題?就是很多的士人,他們在都市裡邊聚集了起來,我們知道士是最低的一級貴族,他們的錢並不多,但是他們有受教育的權利,所以說士人就擁有一技之長,到了戰國時期,這些擁有一技之長的士人們就開始在列國之間像旅遊一樣,看一看在哪一個國家能夠得到際遇。所以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一個現象,叫做養士,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包括後來的呂不韋等等,都是養士的。



這些士人,因為他們擁有一技之長,文學方面比較好的叫做文士;武功好的話叫做武士;口才好的叫做辯士;給人出謀劃策的叫做謀士,那麼這些士人就形成了一個流動性很大,能量也非常大的士人階層。這些士人中有一批人就開始著書立說,然後互相之間進行辯論,這就是戰國時期的,或者從春秋末年開始的「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帶來一個甚麼問題呢?在「百家爭鳴」之前,中國能夠記錄下來的東西基本上是以詩歌的形式,像《詩經》、《周易》、《尚書》等等,這些古代的典籍著作,基本上是以詩,或者一種很短的散文的形式紀錄下來的。但是戰國時期由於都市的興起,和這些士人們的聚集,「百家爭鳴」的需要,就帶來了一個現象,就是在先秦諸子中,散文就變得非常的發達。


如果我們去讀《中國文學史》,散文的發達就是從春秋末年戰國初年的時候開始的,所以《古文觀止》最開始選的文章,是從《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裡邊整理出的先秦諸子散文,這就極大的影響了後代的寫作方式,包括用詞的方式。


由於都市的興起,有些人的文采就會被大家認可,同時可以傳播出去,就不像在春秋的時候,是通過唱歌的方式傳唱歌謠,就有了另外一種文學的傳播方式。所以在戰國時期出現了中國第一個有名有姓的詩人,就是屈原,寫的《楚辭》。在文學史上春秋和戰國等於也是開了風氣之先,《楚辭》這種文體,和後來的散文,都是由先秦諸子把它們發展的非常發達。


那麼先秦諸子在哲學層面留下非常多各種各樣的學說,或者說是哲學思想。中國哲學史、哲學思想是按照朝代來劃分的,叫做:「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和宋明理學。」除了佛學是從印度傳過來之外,其他別的學說中都可以找到先秦諸子的一些思想影子。如果我們要去讀《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的話,你會發現它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篇幅,談的都是先秦諸子的思想,因為他們的思想極大的影響了後世的哲學家。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第二十四集《歷史變局》

13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NYC Skyline BW
通知

會員影片將不在舊網站更新

相關產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