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唐浩,今天都好嗎?
首先跟大家說聲抱歉,最近我在籌備新的工作,所以我們出片的時間可能會暫時有點不規律,這陣子會是個過渡期,還請大家見諒海涵。
好,G7峰會剛剛結束,美國跟中共真的打算重修舊好嗎?台海開戰的風險是升高還是下降?另外,中共政府為什麼沒錢了?如果沒有了中共,兩岸關係又會變怎樣呢?來看今天的「中共不要看」。
G7跟中共不脫鉤 美中重修舊好可懸了?
七大工業國的G7峰會剛剛在日本廣島落幕,這場峰會最讓人矚目的焦點,不是這些大國領袖,也不是臨時出席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而是沒有出席的那個大國,同時也是天天用力罵G7的那個大國。你懂的。
但是,這場峰會的結果相當懸疑,對中共來說可以說是一場「悲喜劇」。悲劇的是,這次G7堪稱是史上批評中共最嚴厲的一次,不但在聯合聲明裡公開批評中共對外國實施「經濟脅迫」,批評中共危害台海和平、迫害新疆與香港人權,英國首相還公開點名中共是「對全球安全與繁榮的最大挑戰」,想要重塑世界秩序,比俄羅斯更有威脅。這話說的可真是夠犀利了。
不過,喜劇的是,G7又強調,他們並不打算跟中國脫鉤,只是要「去風險化」,也就是降低風險,同時準備跟中共建立「積極且穩定」的關係。拜登還預告,美中關係將很快出現「解凍」,將恢復進一步的溝通對話。
好,看到這些進退交錯的信號,是不是覺得G7好像賞給中共一記「寒冰烈火掌」?一邊升級批評中共的力度,把對華關係打入冰河期;另一邊又展開雙臂,對華關係好像熱情如火。所以就有朋友問我說,拜登是不是真的要跟中共重修舊好了?那台灣會不會有風險?
我個人的看法,美中關係就跟台灣體育主播的這句經典台詞一模一樣。
為什麼呢?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拜登真的想要跟中共重修舊好,就沒有必要花這麼多力氣,做這麼多的技術出口管制,還組建國際聯盟來圍堵。就像你早就想放生一條戰狼,要與狼共舞了,那又何必花那麼多精力跟資源去打造一座捕狼籠呢?
而且,從2018年貿易戰、到後來的疫情、戰狼外交和最近的間諜氣球,已經讓超過8成的美國民眾對中共感到反感。所以如果拜登這時候如果真的來個急轉彎,跟中共戰狼共舞,那不但會招來美國主流民意的反彈,還會被美國國會砲轟砍劈,那拜登的2024大選也就可以提早下課了。所以拜登不太可能放棄對中共的強硬路線。
那為什麼拜登要說不會跟中共脫鉤、美中關係即將「解凍」呢?其實這是一種「豆腐嘴、刀子心」的競爭手法,也就是嘴上溫和客氣,但行動上卻是堅決強硬。為什麼要這樣做?
首先,是美方要納入歐洲國家的考量,歐洲國家一直不希望跟中共脫鉤,所以今年一月首先提出了「去風險化」,也就是保持適度往來,但盡量降低風險。那美國希望G7大家能統一戰線對抗中共,所以就要把調子放低一點,納入歐洲國家的立場,去風險但不脫鉤。
而且這樣做,也等於伸出一隻手拉住中共,讓他們沒有藉口去軍事支援俄羅斯戰場,這樣才能削弱俄羅斯,避免烏克蘭戰爭越拖越久。
其次,這套「去風險、不脫鉤」的論述,不至於會把中共逼急,不至於把北京推到極端的死胡同裡去,這樣容易狗急跳牆,那台灣海峽、南海或東海反而可能會提早出亂子。所以美方等於是一手打臉中共,另一手拉住中共,這樣可以避免中共跑得太遠、太極端,反而擴大了風險。
畢竟,能夠叫罵談判的流氓,總比心智失控的喪屍來得強一點,來得可控一點。
還有一點,美方不跟中共脫鉤呢,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全球化的產業鏈分工和相互依賴已經太過綿密,完全脫鉤是幾乎不可能、也不切實際;另方面,是美方跟G7也需要爭取一段過渡期,來重建「去中化」的安全供應鏈。包括此前的「印太經濟框架」和這次的G7聲明,都提到要建立安全、可靠的供應鏈,要降低對中方的依賴。所以這就需要一段時間來過渡,不能急著脫鉤。
所以呢,我認為美方雖然喊出美中關係要「解凍」了,但是基本上只是嘴上的解凍,行動上還是不會改變目前的強硬圍堵政策。連中共也覺得毛毛的,所以他們批評美方是「一邊說要溝通,一邊不擇手段地打壓遏制中國」。因為他們非常擔心歐美是打著「去風險化」的名義,在有序的推行「去中國化」,最終是要孤立中共、跟中共脫鉤。
那麼我們就要再回到另一個問題,就是台灣會有風險嗎?其實這次的G7峰會已經把台灣問題推高到前所未有的國際高度。這次G7不但是連續三年公開提到台灣,這次的聲明還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敦促和平解決兩岸議題並堅決反對以武力及脅迫手段片面改變現狀」。
換句話說,台灣問題不但與中共的「台海內政化」脫鉤,走向高度國際化,而且還拉高到攸關「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的新高度。這等於說G7這幫國際實力雄厚的大哥們,都站在台灣的背後挺著,力挺台灣的安全。特別是拜登在記者會上補上這一刀,讓中共是更有顧忌。
因此呢,台灣是美國與G7不能放棄的區域安全利益,而台灣也是中共自稱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利益」,雙方都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退讓。那這也註定了,美中之間接下來主要還是維持「競爭」與「對抗」的局面,雙方的合作空間非常有限。而台灣也會繼續在這種高度對抗、卻又高度平衡的美中對抗裡,保持著緊張又安全的地位。
【視頻 + 音頻】
政府債務超過23萬億美元 中共沒錢了
你,被欠薪了嗎?這是越來越多中國人的無奈遭遇。像河南三門峽市,最近有34名老師集體維權討薪,因為他們教了四年書,卻一直沒有合同、沒有工資,也沒有保險。所以他們發表聯合聲明,到教育局發動絕食抗爭。
其實不只是河南,最近中國許多地方都傳出老師和公務員被欠薪或減薪,老師們上街頭抗爭維權,結果遭到當局出動警察進行暴力鎮壓。而且別忘了,今年2月武漢跟大連都爆發過「白髮運動」,也就是退休老人們抗議醫保福利被政府刪減,走上街頭跟當局爆發衝突。
這類維權討薪、討福利的事情,最近是層出不窮。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五個字:中共沒錢了。
中共各地政府債臺高築,這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像貴州省在今年四月就傳出準備破產的消息,讓國內外震驚。那中國的政府債務到底有多少呢?這個數據始終是個謎。因為政府債務除了有帳面上的顯性債務外,還有看不見的隱性債務,也就是政府通過城市投資公司或者各種融資平台借來的債務。而且隱性債務的規模往往更大,至少是顯性債務的1.7倍。
這兩天,投資銀行高盛公布了一個新的數據,他們推算中國政府的總債務金額,包括顯性和隱性的,可能高達23萬億(兆)美元,差不多是162萬億人民幣。假設我們拿中共宣稱的有14.1億人口來推算,平均每個中國人都得負債11.5萬人民幣。夠驚人了。
這些錢去了哪裡呢?主要有幾個去向:第一,償還舊債務;第二,投入基礎建設工程,創造就業和GDP;第三,支付公務員薪資和社會福利保險;第四,官員貪腐。
這麼龐大的債務,過去都是靠著政府的稅收來支撐,但都是入不敷出,所以就再借新債、還舊債來補上。所以中國的債務雪球就年年越滾越大。但是從去年開始,除了少數幾個財政收入比較好的沿海大城市之外,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扛不住了。所以就出現了政府減薪、欠薪還有刪減福利的情況,也連帶引爆越來越多的集體抗爭事件。
特別是今年,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更是壓力山大,許多二三線城市可能會瀕臨破產,為什麼呢?
一、人口流失 消費經濟與稅收下降
第一,因為人口流失,中國不但青年人口減少,而且許多年輕的勞動力都離開縣城,去一線大城市謀生。這樣就導致二三縣城市不但消費力下降,連政府稅收和財政收入也下降。
二、動態清零費用地方買單 疫情重創經濟
第二,中共的「動態清零」強制全民核酸和封城封控,而這些核酸和封城維穩的費用,中共都推給地方政府買單,嚇壞了地方政府。而且,三年的疫情和封控,也重創了各地的民間經濟和製造業,讓政府收入變得更少,更入不敷出。
三、房價與房市需求下跌 賣地收入減少
第三,習近平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所以中共對房市進行一連串的宏觀調控,讓房價和交易量雙雙下滑。再加上中國人口持續減少,中國經濟持續下滑,所以市場對買房的剛性需求也跟著下降。但是出售土地過去是許多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現在房市下跌,買氣消失,也連帶影響政府的賣地收入跟著消失。
四、經濟下滑 外資撤離 經濟悲觀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中國這三年來經濟持續下滑,動態清零、戰狼外交和現在的反間諜法,都在逼著外資外企撤出中國;而中共的高科技產業又失去國外高端技術的支持,所以中國各地經濟都很不樂觀,財政收入當然也就跟著縮水了。
那根據美國保爾森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宋厚澤推算,中國現在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是根本沒法準時還債的。所以接下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政府欠薪、民眾討薪的官民抗爭事件在各地爆發,甚至還可能傳出更多的地方政府準備破產擺爛的消息。
只是啊,當地方政府與普通百姓越來越窮困,中共中央卻還鋪張奢華的搞一場「大唐迎賓式」來招待中亞五個小國家,還撒出260億人民幣給這五個小兄弟當作出場費,在網絡上引爆民怨噴發。這種濫用民脂民膏的浮誇風,正好說明了中共黨魁絕對不會變成「萬國來朝」的唐太宗,只會淪為窮國傷民的「清零宗」。
十字路口答客問
最後我想回答一個觀眾朋友提出的問題。有朋友問我說,如果哪天中共真的倒台解體了,那麼台灣跟中國之間會變成什麼局面呢?
我們以前講過,台灣為什麼對中國保持高度警戒?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共一直威脅要「統一台灣」、要對台灣動武,要破壞台灣現有的自由民主社會,所以才讓多數台灣人反感和抗拒。
如果哪天中共真的沒了,那麼也就沒有人會對台灣帶來武力威脅。那到時候,兩岸的人民或政府代表,也許就可以進行和平協商,大家坐下來談一談,看是要合在一起呢,還是要各走各的路,或者還有其他選項?我想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我認為很有可能的是,到時候台灣可能要運用他們成熟的民主經驗,來幫助中國發展自由社會和民主體制,甚至幫助中國人民找回丟失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價值。到時候中國才有機會走回真正的傳統中國。所以簡單一句話:沒有共產黨,才有真中國。
《 春暮送友 》 唐浩
暮映垂柳入水青,帆揚故遠煙波行;
蠟紅悲心燭有淚,孤照寒雨忘天明。
Assistant Producer: Abby Wang& Gary Hsiao
© All Rights Reserved.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