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唐浩,今天都好嗎?今天我們要跟您一起來透視共產黨:
透視共產黨:巧合還是命運?中國重返毛時代苦難
提起毛澤東,年長的朋友們都還記得,毛澤東主政的1950年代到1976他去世,整個中國籠罩在長年的政治運動和無止盡的殘酷鬥爭,整個過程不但腥風血雨,苦難不斷,還造成大批中國人民在苦難中喪生。
1994年,一名體制內官員向華盛頓郵報透露,1980年代趙紫陽在做行政改革工作的時候,調查發現,在毛澤東主政期間,非正常死亡的中國百姓人數超過8000萬人,比二戰期間的死亡人數還要多。換句話說,毛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暴政年代之一,也是許多中國人餘悸猶存的黑暗年代。
但是,不知道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命運的註定,到了今天,許多當初毛年代的災禍與苦難,又重新在2022年的中國一一登場。不相信嗎?我們帶您來看一看。
災禍一:大躍進
1957年底,毛澤東為了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並且從1958年起推出這項政治運動,要在農業和工業生產上大幅提高產量,要求鋼鐵產量要「超英趕美」,所以開展了全民「大煉鋼鐵」,還組建了人民公社,把家庭拆散,實施軍隊化管理。
結果,「大躍進」不但只煉出大量品質不達標的廢鐵,還搞垮了全國經濟,破壞了人民百姓原本和樂的家庭生活,最後還導致了全國三年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這一點我們等會再說。
巧的是,2022年,習近平也是為了證明社會主義的「制度性優勢」,下令發起「動態清零」的防疫政治運動,各地政府不但封城封區,動員的資源與人力之多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清零大躍進」。
但是這場清零大躍進衍生出眾多的「次生災害」,造成許多民眾無法及時就醫而喪命,同時還讓上海市爆發一場前所未見的大飢餓,這一點我們也稍後再說。
災禍二:極端盲目的戰天鬥地
1958年,中國爆發大規模的血吸蟲病。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血吸蟲是什麼了,我們簡單說一下。血吸蟲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它們會在水裡繁衍,一旦人體皮膚接觸水的時候,就會被血吸蟲入侵,寄生在身體內,從而破壞人體的器官健康。
當年毛澤東為了對抗這場寄生蟲疫情,下令對血吸蟲「宣戰」,請注意,一個國家政權對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宣戰」,這是不是有點思維極端呢?老毛還宣稱,「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說得相當恐怖,還說「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
但是最後呢,老毛這場「看不見的戰爭」,也打的不了了之,血吸蟲直到今天還是消滅不了。但是這股盲目的「向自然界宣戰」的蠢勁與狠勁,卻在今天重現了。
習近平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動態清零,向病毒宣戰,說要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一樣是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宣戰。結果呢,直到今天,疫情始終清零不了,病毒不斷在全國各地竄起,就跟當年老毛對抗血吸蟲病一樣,淪為一場假大空的極端政治運動,病毒沒消滅,卻消滅了許多無辜的人民百姓。
災禍三:大饑荒
1958年毛澤東發動大躍進之後,大批鄉村勞動力被集中動員去開採煤礦、大煉鋼鐵,結果造成秋收期間,田地莊稼沒人採收的窘境,結果造成「豐產不豐收」,所以啊,中國糧食產量就大幅下降,但是官方卻又要向農民強制徵收大批糧食,結果大躍進衍生「大搶糧」,最後農民糧食不足,釀成了三年大饑荒。
史學家 楊繼繩:「到大饑荒年代啊,就是有文字紀錄的,人吃人有數千起。」
雖然中共對人民宣稱這是「三年自然災害」,但其實從1958年到1961年這三年,中國沒有什麼大的天災,糧食短缺完全來自人為的政治決策。簡單一句話,就是共產黨「官僚殺人」「體制殺人」。
無獨有偶,大饑荒60年以後,在上海再次上演現代版的「大饑荒」。當局的極端防控手段,造成大批上海市民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頻頻傳出有人餓死在自家屋裡,同時許多不滿的民眾也多次跟當局發生衝突,要求派發糧食。
由於官方消息封控非常嚴密,所以這次的上海大饑荒,究竟造成多少人喪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21世紀裡、全中國最先進發達的國際大城市,竟然還能上演60年前的饑荒災難,這不但是最魔幻、最荒唐的「時空懷舊」,還充分展現了中共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與「制度自信」。
災禍四:文化大革命
1966年,毛澤東為了從劉少奇手裡奪回政治權力,他下令發動全國性的文化大革命,動員大批青少年向黨中央和黨組織發動進攻,同時摧毀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與文物古蹟,不但釀成了一場「十年浩劫」,也再度讓中國工商業陷入停擺,重創民生經濟。
無獨有偶,習近平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對各行各業實施嚴密的監管行動,打擊科技業、網絡平台、教育培訓業以及學校教育等等,目的是要強化黨中央對社會方方面面的控制權,因此這場監管風暴一度被稱為是「新文革」或者「二次文革」。
而且,習近平當局也開始推動小學教育取消英文考試的政策、禁止使用海外教科書、打擊英文補習班等等;與此同時呢,官方還把「習近平思想」列為中小學的必修內容。很顯然,這兩個措施合起來看,就表明了官方要切斷中國人對西方文化與普世價值的接觸,要加強對人民灌輸黨性與紅色基因,對人民實施「思想鎖國」與「反對清零」。所以本質上,也是一場對中國的文化改造或革命。
災禍五:上山下鄉
毛澤東發動文革,鬥垮了劉少奇之後,中國經濟也跟著拖垮,那為了解決大批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同時也解決紅衛兵在城市裡到處闖禍的亂象,老毛在1968年下令推行「上山下鄉」運動,把知識青年送到鄉村、農村裡去。
官方美其名說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也就是要年輕人跟著農民一起幹活,學習吃苦耐勞、學習無產階級的生活與精神,但說穿了,是為了解決青年的失業問題,同時斷絕他們的知識學習,避免形成反動思想。所以老毛把年輕人送到鄉下,丟給農民,讓農民來養活這些年輕人,結果反而加重加深了農民的生活負擔。
2022年的今天,歷史開始重演了。我們在上一集節目裡講過,今年中國經濟非常悲觀,很可能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失業海嘯」。特別是目前青年失業率超過18%,而且今年還有1076萬名高校畢業生要加入就業市場競爭,加上過去兩年因為疫情的衝擊,有大批民眾失業或者還沒就業,因此今年的青年失業率絕對會非常悲觀。
於是呢,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5月4日的頭版裡,刊登一篇叫做〈新時代,總書記這樣寄望青年〉,裡面不但提到當年知識青年下鄉的往事,文章裡還出現了「為解糧食嚴重短缺,一個甲子三代墾荒人北上創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一輩子留在沙漠」等等字句。黨媒在這個經濟困頓的時期,高調宣傳這些字句,背後似乎在預告新一輪的上山下鄉,隨時會啟動。
當然啦,我個人認為目前要出現1960年代那樣極端的「上山下鄉」,暫時還不至於,但是官方為了抑制城市的失業問題,一定會設法用各種名義把青年人口引導到鄉下或農村去,來緩解城市的內部壓力。
像最近北京市就開始招聘「鄉村振興協理員」,要招募400多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去支援工作。雖然官方宣稱這是把人才與知識送到農村去,幫助農村振興發展,但是也坦言官方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幹事創業」。因此呢,北京這項政策也被許多人解讀是「習近平新時代版本的上山下鄉」。
至於這個上山下鄉的火苗,會不會繼續擴大延燒?還是會漸漸熄滅?接下來就看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了。
災禍六:公私合營/共產
1949年中共建政後不久,毛澤東就開始有計畫的推行政策,要併吞私人企業家資產,但當時官方提出的政策名稱,叫做「公私合營」。也就是名義上,要私人企業允許政府參股,形式上看起來是政府與民間一起合作經營企業,但實際上是整家企業的主導權與資產都落入了共產黨手中,也就是真正的「共產」,共人民的資產。
回到現代,從2019年起,中共就開始拋出「公私合營」的信號,先是在杭州,當局派出了上百名官員進駐阿里巴巴等民營企業,引發海內外的高度關注。接著,習近平在去年10月正式拋出了「共同富裕」這一政策,要求企業拿出自己的資金主動從事慈善公益事業,來重新調整社會的收入分配。
當然,中共的場面話說得很「社會正義」,說要企業做慈善公益,但企業都聽明白黨中央的言外之意,就是要企業自己選擇「要錢還是要命?」所以當時阿里巴巴立馬承諾捐出1000億人民幣,響應習主席的共同富裕。騰訊也趕緊跟進,說投入500億做共同富裕。實際上,共同富裕只是口號,逼民營企業上繳資產才是門道。
到了今年5月,中共的「共同富裕」更推進了一步。中共說,因為中國經濟放緩,所以他們打算放寬對科技平台業者的監管與限制,讓騰訊、阿里巴巴這些科技巨頭們更好做生意,但是有個附加條件是,必須讓出1%的股份給政府,讓政府介入企業的經營運作。
看到這裡,不用我多說,您一定看懂,這就是赤裸裸的「公私合營」翻版,是明刀明槍的要「共企業的產」。為什麼政府可以直接向企業勒索1%的股權?而且在中共的極權體制下,政府雖然持股只有1%,但是這1%的股權,實際力量很可能可以凌駕於其他的99%股東。對不對?因為如果股東不聽話,政府就動用各種政策工具或者司法工具,讓企業停擺、讓股東坐牢嘛。
所以說,我們這一代何其幸運,可以在習主席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之下,重新見證一甲子以前的毛澤東苦難時代,正在今天的中國歷歷在目的重演著。不知道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命運的註定?
好,我們再說一次,今天的習近平新時代,正在重演著60年前毛澤東時代的種種苦難與災禍,主要包括了:
災禍一:大躍進。毛澤東發動「大躍進」,習近平發動「清零大躍進」。
災禍二:極端盲目的戰天鬥地。毛澤東對看不見的血吸蟲宣戰,習近平向看不見的新冠病毒宣戰。
災禍三:大饑荒。老毛的大躍進釀成三年大饑荒;習近平的動態清零與封城,造成上海的新時代大饑荒。
災禍四:文化大革命。老毛發動文革摧毀傳統文化,習近平發動「新文革」消除西方文化和普世價值。
災禍五:上山下鄉。老毛文革搞垮經濟,把青年送到農村;習近平清零搞垮經濟,開始放風鋪墊「新時代上山下鄉」。
災禍六:公私合營/共產。老毛推動「公私合營」併吞民企資產;習近平推動「共同富裕」,強迫民企捐款捐股權。
【視頻 + 音頻】
Assistant Producer: Abby Wang& Gary Hsiao
©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