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唐浩,今天都好嗎?
今天是中秋節,在這裡先代表我們團隊祝您中秋快樂,順心平安!既然是中秋節,我想我們今天就暫時別聊嚴肅的時事了,不要影響大家吃月亮、賞月餅的心情,所以,喔抱歉,是吃月餅、賞月亮,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些應景的話題。
剛好,最近常有朋友問我說,好久沒講神秘學的話題了,所以我們今天就趁這個機會來聊聊月亮。大家知道,月亮在我們華人社會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我們的陰曆、也就是太陰曆是根據月亮的運轉週期來制訂的,我們華人的傳統文化裡也處處融入了月亮的軌跡。
比方說,中秋節要吃月餅,古代也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還有大量的經典詩詞都是跟月亮有關。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以及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月亮也因此有著相當浪漫的傳奇色彩。
不過,從古到今,月亮也一直有著相當神秘的面紗,比方說月亮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月亮總是只有一面對著我們?月亮跟外星人有關嗎?還有說人月亮是不是人造的?這些疑問都是現在社會上非常熱門的不解之謎。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輕鬆的聊聊神秘的月亮之謎。
【視頻 + 音頻】
先來看第一個話題:
話題一:明月藏神秘 月球上有外星人?
月亮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始終是人類好奇的問題,直到1969年7月16日,這個問題才有進一步的探索。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成功的將三名宇航員(太空人)送上月球,成為歷史上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引發全球轟動。
美國宇航員留下一句經典名言:「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不過,他們在月球上見到的畫面,卻是荒蕪一片,渺無人煙,幾乎沒有生命跡象。也因此,許多科學家宣稱,月球上沒有生命存在。
後來美國積極投入發展登月項目,從1969年的阿波羅11號,到1972年的阿波羅17號,都成功登陸月球進行研究。此後,美方宣稱為了節省預算開支,因此中止登月計畫,直到今天。
當時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蘇聯,也曾經全力投入載人登陸月球計畫,但是蘇聯火箭在1970年代陸續發生了四次爆炸事故之後,蘇聯最後在1976年宣布放棄登月計畫,所以蘇聯與俄羅斯到今天都還沒有人登上月球。
不過,雖然美國在登月計畫上完勝蘇聯,但是前往月球的宇航員們也紛紛傳出他們目擊了不明飛行物體、也就是幽浮(UFO)。像阿波羅11號就傳出,宇航員在踏上月球表面時,就曾經目睹三個直徑15到30公尺的幽浮。
2014年是阿波羅11號登月45週年,當時美國NBC新聞曾經披露說,登陸月球的宇航員之一艾德林(Buzz Aldrin),他多年來一直在跟朋友談論,他們當初在月球上見到不明飛行物體的事。而後來陸續登陸月球的宇航員,也都傳出目擊幽浮的事件。不過美國官方對這一點,始終守口如瓶,不透口風。
此外,您有沒有注意到,美國與蘇聯紛紛放棄登陸月球的時間段其實相當接近,都是在1970年代中期,因此就有人質疑,美蘇兩個太空強權是不是受到外星人的警告,或者因為看到外星科技太強大,從而心生顧忌,決定放棄登陸月球?
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美蘇兩大強權在差不多的時間段,突然放棄登月計畫,放棄對世界展示自己的國力與高科技,這確實有點匪夷所思。不過,早在人類登陸月球之前,美蘇兩國的太空船就陸續發現幽浮的存在,像1968年的阿波羅8號,就曾經拍到月球上有可疑物體。
再看這個視頻,這個視頻是在2020年3月通過天文望遠鏡拍的,畫面中可以清晰看到,有三個幽浮飛過月球表面上空,而且幽浮的影子還會隨著月球表面的地形起伏而發生變化,這個視頻可以說是相當真實。所以,您認為月球上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
當然,這些事情的真相我們是沒辦法上月球查證,也沒辦法找嫦娥或外星人來專訪說給大家聽。因為今天是中秋嘛,所以我們就輕鬆的聊聊這些話題,當故事聽聽也行。
話題二:明月哪裡來 月球是人造太空船?
月色很美,但月亮到底是從哪裡來、怎麼形成的,這一點始終是千古之謎。像早在唐朝,大詩人李白就曾經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一千多年過去了,即便是今天,科學家們也還沒有搞懂月球的真正來歷。
但是,月球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係,確實藏著許多疑點。比方說,月球距離地球大約38萬公里,而太陽距離地球大約1億5000萬公里,所以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地球到月亮距離的395倍。
然而,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38萬公里,月亮的直徑大約是3500公里,換言之,太陽的直徑也剛好是月亮的395倍左右。這是巧合嗎?而且這個獨特的比例,剛好會讓月亮在地球上看起來跟太陽差不多大小,所以也才能出現日全食的現象,也就是月亮把太陽完全遮起來了。
還有,大家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會繞著地球公轉,而太陽系裡的其他行星,比方說火星、木星、土星等等,也都有自己的衛星。但是月球這個衛星跟其他衛星相比,體積實在「大得不自然」。
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行星的5%,但月球的直徑卻高達地球的27%,也就是差不多四分之一左右,一個地球的直徑相當於四個月球直徑,這個比例確實非比尋常。
而且最奇怪的是,月球不管她怎麼公轉與自轉,永遠都是同一面對著地球,地球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這個運轉的速度跟地球配合的幾乎天衣無縫,完美得「很不自然」,對不對?所以也就讓許多人質疑,月球到底是不是「純天然」生成的?還是「人工」製造的?
當然啦,現在說人類可以製造月球,大家聽起來一定覺得不可能,是不是腦子燒壞了?人類哪有這種科技?所以也有人說,欸,月球會不會是外星人製造的?我想這個問題,目前應該是沒有人可以明確給出答案,但是月球跟地球之間確實有太多「完美」的巧合,不像是天然形成的星球。
不過,因為是今天是中秋,我們就跟大家分享一個我了解到的故事版本,提供大家參考,這些故事是從一些民間修煉有素的高人披露的。
他們說,月球是人造的沒錯,是大約在一億年前的史前時期打造的。那時候人類的道德水準與科學技術都相當高超,但是晚上太陽下山後,到處一片漆黑,很不方便,所以就有人提議建造一個可以反射太陽光的星體,送到天上去,這樣就可以在晚上照亮地球了。
當時這個提議提出之後,受到各界的支持,所以當時人們就動用各式各樣的資源與技術,先在地球上製造了月球的基礎骨架,然後運用特殊的水晶能源,把月球的骨架送上了太空軌道,接著人類再出動大量的太空船來回的運補,最後經過幾年的時間,終於把月球打造完工。
好,你一定覺得,這故事聽起來實在不可思議,對不對?但是很巧的,在唐朝的古書《酉陽雜俎》裡頭,正好有一段類似的記載。《酉陽雜俎》的〈天咫〉篇說,「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
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白話說,就是月亮是用七種珍寶合成製造的,月亮是個球體,它自己不會發光,但是太陽會照到月亮上被拋光的凸面處,再把光線反射到地球上。這也是為什麼月球總是正面朝著地球的原因。
而且書上說,當初有8萬2000戶的人口參與了建造月亮。8萬2000戶,一戶出多少人呢,書上沒具體說。但是即便一戶只出兩個人,也就有超過16萬人參與月球工程,可見這個人力與資源投入是相當龐大的。
另外,故事說月球裡面其實是中空的,是用來放很多複雜的精密齒輪、動力裝置等等,就像太空船一樣。而月球最外層是厚厚的金屬殼,殼的厚度高達幾公里,現在人們看到月球上坑坑洞洞的,其實是宇宙落塵的長年積累以及隕石撞擊造成的結果。
巧的是,現在有些科學家也推測月球內部應該是「空心的」,剛好不謀而合。因為科學家在月亮上做地震試驗,發現震波只有向月球表層的四面傳播,並沒有向月球內部傳播,這種現象,只有月球中間是空心的才可能會發生。
好,月亮就是這樣被史前人類打造出來,送到天上去,經歷了一億年的風霜,變成了現在的模樣,亮度也沒有以前那麼亮,但是卻對人類的夜間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人類的文化留下了許多精彩的片段。
當然,這個故事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聽起來是有點玄,但相對比較靠譜,也比較能合理解釋關於月亮的各種「巧合」與「不自然」。至於相信不相信,就看您自己,當故事聽也行。
如果今天的人類也有那麼高的技術,我相信人類應該會考慮發射第二個月亮上天去。像中國前兩年就曾經有提出類似的計畫,說要在2022年打造三個「人造月亮」送上太空,但後來這個計畫因為技術不足,叫停了。
話題三:明月啟人間 不朽的美麗傳說
華人朋友們都知道,自古以來,就有不少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在民間流傳,比方說大家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等。但是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美麗的傳說,唐玄宗遊月宮。
唐玄宗也就是唐明皇,就是寵愛楊貴妃出了名的皇帝,也是歷史上少數非常擅長音樂的皇帝。相傳他在位時,遇到很多奇人異士,其中有人就施展法力,帶著唐玄宗到月宮裡一遊。
根據古書《西湖二集》裡記載,在中秋夜裡,唐玄宗覺得月色太美了,所以就問身旁的道士葉法善,問說能不能到天上看月亮?葉法善說「沒問題」,就施展道術,演化出一座白玉橋,他們兩人就一起登橋,走上了月亮。
在月宮裡,有很多仙女吹奏著《紫雲曲》,跳著《霓裳羽衣舞》,讓玄宗看得相當著迷,而且玄宗擅長音樂,聽一次就記住了旋律,所以後來回到地上後,他把《紫雲曲》和《霓裳羽衣舞》創作出來,在宮廷演奏,後人叫做《霓裳羽衣曲》。
不過,後來因為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朝陷入戰亂,《霓裳羽衣曲》就漸漸失傳了,現在的《霓裳羽衣曲》是後人根據文字的記載,再重新創作的。
好,這個傳說我很喜愛,不但是因為這個故事相當的奇幻唯美,同時也傳達了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其實是神傳授給我們人類的,有一種「天人合一」的高深意境在。
只是很可惜的是,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原版的《霓裳羽衣舞》是怎麼樣了。不過我記得,紐約有個國際藝術團體叫「神韻」,神韻在2013年的節目裡曾經演出一個節目就叫「唐玄宗遊月宮」,裡面的舞蹈和音樂,真的是美不勝收、觸動人心,也許唐玄宗看到的《霓裳羽衣舞》就是那樣也說不定。
話題四:明月千古頌 動人的詠月詩篇
這次中秋特別節目的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兩首我最喜愛的、跟月亮有關的經典詩篇,這些詩篇也都是千年傳頌的名作。第一首,是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好,因為這首詩很長,我就不讀完全文。
第二首,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直播預告
好,今天的特別節目就到這裡,同時我們要告訴大家,這個星期四,也就是9月23日,我們將舉行一次直播節目,因為有不少朋友反映說,我們很久沒做直播互動了,所以我們就來跟大家趁這個機會直播交流。時間是美東時間23日的上午10點,也就是中港台時間的晚上10點。
如果您有任何想問的問題,歡迎您預先留言給我們,或者也可以在直播的時候提問。別忘了,這個星期四直播。
《 中秋 》 唐浩
皓月耀十方,團圓齊聚堂;
秋夜香風逸,沁心濃情長。
Assistant Producer: Abby Wang& Gary Hsiao
© All Rights Reserved.
Opmerki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