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優樂客

【財商天下】中國內需疲弱 掉入消費過度陷阱?

面對中國當前的消費和內需疲弱,在陸媒都把原因歸咎於中國人現在不愛花錢愛儲蓄時,卻也有專家反駁說,真正的問題,反而是消費太過度、超前、透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也有經濟學家,再次呼籲政府給民眾發消費券刺激消費,那中共會採納嗎?促進中國消費增長的最大障礙,又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中國人的消費已經過度、超前、透支?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認為,中國消費當前存在的真正問題,是中國人的消費太過度、超前和透支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孫教授舉例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中國人可是用一年的工資買一台電視,用一年的收入安裝一部電話,你能說中國人不愛消費?而且,中國人還能用十幾萬、二十多萬買一輛桑塔納轎車,用幾十倍的房價收入比、透支一生的收入,去買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房子,你說中國人不愛消費?所以,孫立平說,現在不是中國人不愛消費偏愛儲蓄的問題,而是負債累累的問題,是無力再消費的問題。


確實,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太高了。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林采宜曾在去年3月的文章中提到,2010年到2021年,中國居民信貸規模,從1.27萬億攀升到8.26萬億。其中,居民中長期消費貸款(按揭)規模,對整體居民債務規模的增長貢獻,達到76.5%。


另外,2021年,中國居民債務收入達到124.4%,比2013年差不多翻了一倍。從2012到2021年,中國居民每年還本付息的規模,從5萬億元攀升到14萬億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24.5%上升到28.2%。也就是說,中國城鎮居民大約要用年收入的三成償還貸款。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曾在今年2月初表示,如果算上按揭負債,中國居民債務還本付息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能要超過50%。他認為,要啟動經濟、提振消費,就要讓居民有錢,即便沒有錢也要讓居民敢借錢,但現在,這兩個情況都不滿足。


而經濟學家李稻葵,也在19日時再度呼籲政府發放消費券,以解決短期內的消費不足,恢復消費者信心。


李稻葵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偏冷的一個核心原因是「百姓的消費不足」,他強烈呼籲中央政府拿出5,000億元,直接給所有的公民發下去,且年底到期。據他保守估算,5,000億元的消費券,一定能夠拉動至少1萬億元的整體消費;而且1萬億元的消費上升,反過來透過流轉稅,至少會有3,000億元回流到財政。


其實,中國的許多經濟學家,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早就呼籲中共政府在財政上向居民部門傾斜,包括給中低收入家庭發錢等,但是中共政府一直認為發錢沒有效果,因為中國人節儉,拿了錢也會存起來,不會消費。


但是,中國人是真的不愛消費嗎?當然不是。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今年1月時,曾發文《為什麼中國人不消費?》,文章對中國人不敢消費的深層原因進行了分析。


文章說,中國的居民消費率,也就是居民消費占GDP的比率,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消費傾向,就是每一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重;另一個,就是國民收入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比較中美兩國居民收入占比和居民消費傾向就可以發現:在2001到2020的20年間,中國居民收入占比平均只有61%,而美國是76%;中國居民消費傾向是63%,而美國是92%。


消費傾向依賴於收入,收入高、收入穩定,消費傾向自然也就高。但是,自2010年之後,居民消費傾向就在不斷上升,但是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基本沒有變化,2019年的數據甚至還低於2012年。


所以,就像殷劍鋒說的,居民不消費不是因為「吝嗇」,而是實在囊中羞澀,花不起了。


居民存款再創新高 中共促消費束手無策

不過,經過了3年動態清零的疫情防控之後,中國民眾的收入更少了,對經濟前景也更加擔憂了。如今,中國民眾真的是不敢消費了。


4月11日,中共央行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金融數據,居民的人民幣存款增加了將近10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看一下去年的數據:去年全年的中國居民存款,增加了17.84萬億元,跟2021年9.9萬億的居民儲蓄增量相比,出現了7.9萬億元的居民超額儲蓄。


也就是說,今年前3個月的居民存款增加量,已經超過了2021年全年的增加量,也超過了2022年全年增加量的50%。


而且,專家們曾經寄希望於90後、95後成為拉動消費的主力人群,但這些年輕人卻似乎成了「報復性存錢」的主力軍。


後浪研究所202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中國接受調查的40歲以下人群中,90後每月有存錢習慣的占比例最大,占41.7%,95後緊隨,也達到了40.6%。在存錢比例上,三成的90後表示,會將月收入的50%以上都存起來,在所有年齡層中再一次遙遙領先。


可以看到,中國人的存款大量增加,也是因為購房需求下降,尤其現在房地產形勢不好,房價下跌,雖然按揭利率在下調,人們還是不敢買房。


4月20日,中共央行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3月末,住戶部門消費貸款餘額,是57.16萬億元,同比少增571億元,主要原因是,居民的購房需求尚未完全恢復。因為居民住戶的短期消費貸款餘額,同比多增了3,690億元,但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卻同比少增了4,261億元。


由於對經濟前景和未來收入的不確定,又缺乏其它更好的投資選擇,中國民眾現在不僅不著急買房了,已經買房的人還在忙著提前還貸。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部門的分析師最近估計,大約有7,000億美元的按揭可能會提前償還。這相當於去年中國按揭總餘額的12%左右。


更何況,中國的房子已經過剩了,中共住建部透露說,全國已經有近6億棟房子,再加上中國人口日漸萎縮,對房子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少。如今,就連專家都在說,投資房產意義不大。



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房地產上升的長週期結束了,已經進入下行階段,投資回報率的下降是現在看得見的現實。而隨著房地產進入到一個下行周期,銀行的信貸規模會慢慢收縮。


興業銀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房價每年的漲幅基本也就是存款利率的水平,甚至不一定會跑贏通脹。


也就是,房地產不再是刺激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但是,對如何解決內需疲軟的問題,中共似乎已經束手無策。


首先,貨幣政策一直很寬鬆,銀行在大放水,但是放出來的水最後都躺在銀行裡。其次,財政政策也很寬鬆,除了大搞基建,就是讓國企、央企擴資建廠。但是,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就提到,大量的貨幣信用,都消耗到了低效率的存量經濟所溢出的巨量沉澱成本上,包括:房地產面臨去庫存;地方政府65萬億元的平台債務;以及龐大的國資和國企體系。所以,中國去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淨增長達到28萬億元人民幣,也只獲得了6萬億元的GDP。


GDP增長超預期 但無助於提振消費

不過,僅管外界普遍對中國的經濟前景不看好,但是,中國一季度的GDP增速卻出人意料,而且數據顯示,居民消費正在復甦。當然,中共的統計數據從來都不可信,這一次一樣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我們就拿它給出的數據來看,也能看出不少問題。


首先,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升10.6%,但糧油、食品類,僅同比增加4.4%,飲料類同比下降5.1%,通訊器材類同比增加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4.7%。


這些數據都反映出,中國的消費仍然疲弱。


其次,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一季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5.1%,實際增長3.8%,低於一季度GDP 4.5%的增速,這說明消費後勁不足。


最糟糕的是,中國的GDP數字雖然看起來比預期好,卻無法掩蓋真正的問題,那就是失業率的攀升。


中共國家統計局宣稱,一季度和3月份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都有所下降,但3月份的16歲至24歲的青年人失業率,比2月上升了1.5個百分點,達到了19.6%。


而且,中共中華全國總工會,4月初發布的就業市場調查報告中也提到,當前從事快遞、外賣、網約車司機等所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8,400萬人,大約占全國總勞動人口的20%。


這些都說明,由於企業倒閉、裁員,中國的失業人數大量增加,很多人被迫從事這些門檻低的行業。


以前,中共前總理李克強曾經說過,中國要維持一定GDP增長,是為了保障就業。但現在,中國經濟增長似乎超過預期,但青年人失業率反而上升了,可見真實情況更加嚴重了。


中共一直強調要促進內需和消費,但是如果不能保障民眾的就業和收入,民眾又拿什麼來消費呢?無異於緣木求魚。況且,中共一直在意的也並不是民眾的死活,而是自己的面子和權力。

 

視頻:



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ários


​優樂商城推薦商品

​當前時事分析 公開視頻

此頻道即將推出!

*  這個網站還在改進中,如有任何不便,請見諒。

版權所有,請勿轉載。謝謝您的支持。 🙏  

三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三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二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pdf

二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pdf

一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3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一月 1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4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3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3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十二月 2 號刊一週新聞集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