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科技戰正在不斷升級,大家看到,10月7日,美國政府對中國芯片業祭出了史無前例的全面出口管制措施,市場反應強烈,全球芯片類股票是大幅震盪,幾天之內,就蒸發了超過2,400億美元的市值。 美國的這個最新舉措,衝擊的不只是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對全球芯片業的未來走向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它也充分展示了,中美兩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對抗階段,兩國的緊張關係已經不可逆轉。
那麼,美國這一次到底出台了哪些措施,有什麼突出特點?它是如何對中國芯片業實施「精準打擊」的,又使用了什麼「釜底抽薪」的招數呢?而對美國、韓國、台灣的半導體廠商,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內容。
美國出口管制新規威力大 引發全球芯片業震盪
10月7日,美國政府公布了有史以來最全面、最嚴厲的針對中國的芯片出口限制,不僅涉及面非常廣泛,而且,幾乎是立即生效。
消息一傳出,就在全球股市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相關芯片股大幅下跌。10月11日,台積電股價下跌超過7%,是2021年5月以來的最大跌幅;三星電子的股價,創下了一年來的最大跌幅;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的跌幅也高達5.8%。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自10月6日收盤以來,全球芯片股蒸發超過2,400億美元。
那麼,市場的反應為何如此強烈呢?
因為美國這一次的出口管制法規,可以說是異常嚴厲,不僅對中國半導體行業起到了精準打擊、釜底抽薪的作用,同時,對全球半導體行業都有著一定的衝擊。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它的具體措施。
這個法規的全稱是《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實施先進計算和半導體製造的出口管制新規》。
法規出口管制的對象,包括:某些先進和高性能計算芯片,超級計算機,某些半導體製造設備和相關產品,某些集成電路(IC)的開發或生產能力。
所採用的限制手段是:將這些產品列入商業控制清單(CCL),實施更大範圍的許可證要求,以及擴大《出口管理條例》(EAR)的適用範圍等。比如,按照新條例,受制於許可證要求的範圍,擴大到實體清單上位於中國境內的28個現有實體。
這之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已經從用於芯片設計的EDA軟件、14納米以下製程的產品,擴展到了高性能人工智能(AI)芯片。這個新的出口管制條例,無疑是又進一步加強了管制的廣度和深度,而這個最新條例中,有兩條措施非常重磅。
第一條就是,如果沒有事先獲得出口許可證,符合特定標準集成電路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不能出口給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設施」。這些特定標準的集成電路,包括: 16納米、14納米或以下的邏輯芯片,18納米或以下的D-RAM芯片,以及128層或以上的NAND快閃記憶體芯片等。
但新條例也指出,對於能否獲得出口許可證,中國實體所擁有的半導體製造設施,將面臨「推定拒絕」,也就是說,除非企業能證明產品用途不違背出口管制條例,否則,美國商務部一律會推定拒絕簽發出口許可,而其它跨國公司所擁有的設施,則將會被逐個審查決定。
其實,早前就有媒體披露,美國政府已經發通知給多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包括科磊(KLA)、科林研發( Lam Research)和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等,要求這些業者,必須取得美國商務部的特別許可證,否則不得向中國出售生產先進邏輯芯片的設備。
目前,為了避免供應鏈被破壞,韓國的SK海力士、三星電子,以及台灣的台積電,已經從美國政府那兒獲得了一年的豁免期,可以繼續訂購美國半導體製造設備,用在中國工廠的生產。
關於第二條重磅措施,就是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 限制美國人(U.S. persons) 支持位於中國的某些半導體製造「設施」開發或生產集成電路的能力。
那麼,這個美國人的定義是什麼呢?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裡所說的「美國人」,包括美國公民和持有綠卡的人。這是華盛頓,首次限制美國人支持中國大陸最尖端芯片的開發或生產能力,也就是說,不僅要實現技術脫鉤,還要實現人才脫鉤,所以其影響也必然非常深遠。
美國商務部還表示,新條例會分階段生效,比如:與半導體製造相關的限制,在10月7日法規公布時就已經生效; 對於美國人支持中國半導體業開發或生產集成電路的限制,在10月12日生效;對先進計算和超級計算機的管制和其它條例,將會在10月21日生效。從這些日期,我們可以看出,所有條款的生效日期,最多相隔14天,可以說是即時生效。
除此之外,新法規還指出,美國商務部更新了未經核實清單(UVL),刪除了 9 個符合相關要求的實體,但是,增加了 31 個新的中國實體,其中包括記憶體,也就是內存芯片的製造龍頭長江存儲。
與此同時,新法規還發布了一份政策備忘錄,以確保可以對相關公司進行核實。備忘錄規定: 如果東道國政府阻礙核查行動,60天之後會將相關方加入未經核實清單;如果在額外的60天中,東道國政府仍然不予合作,則會將相關方添加到實體清單中。
中國科企遇「海嘯」 將被打回「石器時代」?
那麼,美國這個新的出口管制法規,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一些分析認為,新法規實施的一系列措施,可以說是自1990年代以來,美國對中共進行技術輸出的最大政策轉變,將對中國科技企業造成「海嘯級」的衝擊,影響之廣泛,涉及包括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以及由超級計算機和高端芯片驅動的眾多領域。甚至有中國大陸的業界人士表示:「不誇張地說,中國企業基本上將回到石器時代。」
事實上,華為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在被美國嚴厲制裁兩年後,華為不僅營收下降,失去在網絡設備及智慧型手機領域的領導地位,創辦人任正非也向員工坦言,公司生存岌岌可危。而現在,美國政府將應用在華為身上的制裁措施,擴大到更廣的範圍,那就意味著,整個中國芯片產業都將面臨這樣的痛苦。
那麼,美國的制裁為何如此有效呢?這是因為,美國公司在全球芯片生產設備供應鏈中占據主導的地位。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分析,美國公司在全球芯片生產設備供應鏈中的份額,總計為41%,而中國的份額呢,不超過5%。
所以,美國這一次的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在新法規發布後不久,美國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就開始撤出中國工廠。
媒體已經報導說,為了遵照美國政府的相關規定,包括應用材料、科林研發,東京威力科創等外國半導體廠商的駐廠人員,已經陸續撤出包括長江存儲、長鑫存儲、華力、上海集成電路、上海積塔半導體、杭州積海半導體、以及華為相關的晶圓廠,不但不賣設備,後續也不提供維護支援,受到影響的,包括了14納米以下所有的晶圓廠。
其中,長江存儲(YMTC)是中國最大的內存芯片製造商,由湖北省政府和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控股,原先是紫光集團旗下的一個公司。根據市場跟蹤機構TrendForce的數據,長江存儲的產量,占到全球內存芯片產量的大約6%。從去年開始,長江存儲開始交付一種含有128層的先進製程存儲芯片,使其成為美國針對的目標。
《華爾街日報》在13日報導說,長江存儲正面臨科磊公司(KLA Corp)和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等關鍵供應商暫停支持的局面。科磊公司是以其檢驗和測試設備而聞名,泛林集團則以蝕刻機而聞名。
知情人士透露說,這些美國供應商,最近幾天暫停了對長江存儲已安裝設備的支持,並暫停了新設備的安裝調試,同時也暫時撤出了他們在長江存儲駐廠的員工。報導中提到,這些美國設備製造商,有至少幾十名員工派駐在長江存儲的工廠,他們在工廠營運和發展製造能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除了長江存儲之外,中國內存芯片製造商長鑫存儲(CXMT)、以及芯片代工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和華虹半導體,都是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的主要對象。這些公司都面臨著未來無法升級和維護現有系統和開發先進芯片的困境。
人才禁令讓中國半導體業面臨「滅頂之災」
不過,更讓中國半導體業者擔憂的,則是美國的人才禁令,就是阻止美國人協助生產和開發芯片。一家中國國有半導體工廠的人力資源主管就提到,這是比阻止購買設備更強的「重磅炸彈」,因為在中國工廠身居要職的一些美籍專家,他們正是研發科技的「核心武器」。
據《金融時報》報導,目前在中國芯片領域工作的美國公民,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一位台灣情報官員估計,有多達200名持有美國護照的台裔專家在中國芯片公司工作。但是有香港媒體認為,這數字可能被低估了,因為目前共有3,000多名台灣人在中國半導體企業工作,相信有不少人曾經在美國留學和工作,順道拿了「綠卡」。
另外,據《日經亞洲》的報導,有多家中國主要的芯片設備和材料公司,都是由擁有美國公民身分的人創辦的。在這些公司裡,擁有美國公民身分的高管和專業人士有數百名,許多人都有在美國頂級公司工作的經歷。
比如,中微半導體(AMEC)的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Gerald Yin)就是美國公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他曾在美國應用材料公司任職13年,也曾加入泛林集團和英特爾技術發展中心。還有,中微半導體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運官杜志游,也是美國公民。
另外,半導體清洗設備製造商「盛美半導體」(ACM Research)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王暉,高端半導體質量控制設備提供商「中科飛測」(Skyverse Technology)的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魯,半導體材料公司安集微電子(Anji Microelectronics)的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淑敏,都擁有美國公民身分。
在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有這麼多擁有美國國籍的人,也不是一個偶然現象,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中共大力吸引海外人才的結果。
在過去十多年來,為了實現打造芯片和科技強國的目標,中共通過2008年發起的「千人計劃」等,吸引了更多海外人才到中國工作,在頂尖大學任教或創辦公司,而中共其中的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竊取美國的技術,所以「千人計劃」,現在也被美國視為間諜計劃,相信這也是美國商務部出台這個「人才禁令」的其中一個原因。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已經有幾百名美籍華人「海歸派」,趕在了12日禁令生效前離職,他們是長江存儲、長鑫存儲、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杭州積海等半導體企業的美籍員工。
一位江蘇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大部分半導體行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工程師,都屬於「海歸派」,如果他們擁有美國國籍和綠卡,不會輕易放棄。然而一家企業成功,至少有四個因素,包括技術、人才、管理和市場,但中國只有市場,前三項都不具備,所以這些半導體企業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所以,美國的這個人才禁令,可以說是對中國芯片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中國將加速與世界經濟「被動脫鉤」
我們看,從2018年特朗普(川普)發起的貿易戰,再到現在,拜登政府將其升級為芯片戰,並明確表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不受中共的威脅,都說明美國確確實實在把中共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中美兩國的全面對抗態勢已經無法逆轉,而未來,還可能會更加激烈。
那麼,對外國半導體業者來說,在中國設廠的風險已經越來越大,必然會加速撤離中國。而由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組成的「芯片四方聯盟」,將會主導全球芯片產業的發展,並將中國進一步排除在外。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被動脫鉤,無疑是全球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視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