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來給大家介紹一間神奇的網紅餐廳,位於英國倫敦,名不見經傳,卻在開業短短半年後就登上了倫敦餐館排行榜榜首之位。竄升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間全倫敦最好的餐廳其實根本不存在。這是怎麼回事呢?
網紅餐廳養成記
餐廳主人巴特勒(Oobah Butler)是位自由作家,不過嚴格說來,是位網絡寫手,從事撰寫假評論的工作。他稱自己這份工作是「看著菜單,選個食物,然後開始撒謊」。可能因為文筆不錯吧,每篇評論能為他賺取10英鎊左右的收入,相當不錯。
不過巴特勒對這份工作並不滿意。2017年4月,他突發奇想,覺得既然假評論有市場,那咱弄一間假餐廳出來,是不是也會有市場呢?
真是個令人激動的想法呀。於是巴特勒捲起袖子,說幹就幹,跟雜誌社合作,做起了假餐廳實驗。而且他還給自己定了一個宏偉的目標,要做就做最好的,讓這個假餐廳成為倫敦排名第一的餐廳。這有可能嗎?巴特勒說,在這個充滿了夢幻的網絡時代,萬事皆有可能。
巴特勒的試驗場是全球最大的網絡旅遊評論網站「貓途鷹」,TripAdvisor。按網站的要求,他給自己的餐廳起了個名字叫做杜爾維治小屋(The Shed at Dulwich),因為杜爾維治就是他住的那個小區的名字。接著註冊商標,開通電話,電子郵箱,搭建網站。
為了弄得神祕一點,也因為餐廳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嘛,所以網站上介紹說該餐廳原來只做私房小菜,現在決定對外營業,不過只接受預約,餐廳地址保密。至於菜單呢,設計也很特別。巴特勒宣稱自己賣的是「心情」,而不僅僅是食物,總共有「愛」,「喜悅」,「沉思」等6種心情供挑選。配的食物也竭盡所能,故弄玄虛。比如用「豬頸肉配洋薊和紅酒木薯粉」體現「愛」的感覺;而在「舒適」這一款菜餚中,連菜碟都換成了上等的埃及棉做成的棉布碗。明白的人知道是在惡搞,不明白的人會覺得非常有創意。
為了表現得更真實,巴特勒還特意上傳了漂亮的餐點圖片。不過這些圖片都是用你意想不到的道具拍出來的,比如說,剃鬍子用的泡沫膏,洗碗機洗滌劑。在一張照片中,他甚至連自己的腳後跟都用上了。不過這些照片總體來講效果非常好。這些假食物看上去一個個優雅精緻,充滿了「高級感」。
餐廳很快通過了TripAdvisor的註冊審查,正式進入排名之戰。這時,餐廳在倫敦的排名還在一萬名開外。
不過這不要緊。巴特勒輕車熟路,發動身邊好友一起寫起了假評論。大家統一口徑,共同讚美餐廳的各大特色︰室外進餐、環境奇特、有家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在這裡用餐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情緒」的釋放,感受奇特,妙不可言。當然,順便打個五星,那是必須的。
在各類五星評語的加持下,餐廳排名直線上升,兩個月後就擠進了排行榜前2000名。這時,第一通訂餐電話打進來了。巴特勒措手不及,嚇了一跳,臨時扯了個謊,說未來六週都訂滿了。
從此以後,來訂餐的電話和郵件就絡繹不絕了,全球各地都有。巴特勒以客滿為由統統拒絕,甚至乾脆就不接電話,搞起了「飢餓營銷」。然而,這家從未營業的餐廳既沒有被訂不到位的食客投訴,也沒有被TripAdvisor懷疑,排名還在一路飆升中。8月挺進200強,初冬進入前30名。2017年11月1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誕生6個月後,這家創意奇特的餐廳竄升到了倫敦餐廳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並且在那裡停留了3天,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食客都沒招待過。
居然半年功夫就圓滿達成目標,簡直不可思議。那下一步怎麼走?實驗結束,向大家坦白真相?巴特勒說,No,No,No,別急,遊戲才剛剛開始。咱們接下來開門納客,把造假進行到底。
那巴特勒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他又會不會穿幫呢?
假作真時真亦假
幾天後,巴特勒挑了幾位曾經來預約的客人,打電話約他們來享受免費晚餐,說是為了拍攝電視節目。得知自己被選上的客人們個個受寵若驚。其中有一位還非常驚訝地說了一句:「你們餐廳真的存在呀?」
下一步是選址。既然要有「家」的感覺,那餐廳開在自家後院就成。稍微收拾一下,加個煤氣燈,再放養兩隻走地雞基本就可以了。然而讓人頭痛的是,進後院前,得先穿過一個堆滿雜物的後巷。這實在是太容易穿幫了。
怎麼辦呢?巴特勒決定約客人們在街角會面,以地址保密為由要求他們蒙上眼睛,然後由他牽著手領進餐廳。這個要求雖然有點古怪,倒也頗具創意。他估計客人們會吃這一套。為了讓大家乖乖就範,他還特意安排了兩位朋友假扮客人,在別人猶豫不決的時候率先戴上眼罩。這樣一來其他人就會跟隨。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巴特勒這位造假天才對人心估算得相當準確,客人們果然乖乖蒙著眼睛進來了。
那食物怎麼準備呢?巴特勒和朋友們去超市拎了兩大袋冷凍食品回來,每份成本1英鎊。微波爐叮一下,或者烤箱熱一熱,再加點花瓣,香草,各種醬料裝點一番,搖身一變,就成了高級料理。
最後巴特勒還請來了DJ播放餐館裡常有的噪音做背景音樂,順便掩蓋掉微波爐加熱食物的「叮叮」聲,讓客人有一種身處繁忙餐館的錯覺。
一切準備就緒,客人們如約而至,體驗美味的「情緒」大餐。不過這味道好像有點不盡人意。
就在此時,周圍的食客們開始大聲談論起來了:「哎呀,真好吃啊。」「太美味了。」大家舉頭四顧,原來鄰桌的食客們都在滿臉幸福地大快朵頤。再回頭看看自己手裡的這盤食物,瞬間也可愛起來了。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鄰桌的食客們,其實都是假扮的。事實上,有將近一半的食客是巴特勒請來的演員。
那麼真正的客人們吃完後反饋如何呢?接受採訪的客人們都表示吃得不錯。有明確表示希望下次再來的,也有問下次訂餐是否會容易點兒的。沒有人表示懷疑,也沒有人對餐廳的排名提出異議。
不過第二天,巴特勒就在推特上主動坦白了一切。一夜之間,幾乎全世界的報紙都被他搶了頭條。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沒人對巴特勒橫加指責,畢竟他沒有騙取別人錢財,客人們吃的也都是免費晚餐。不僅如此,他還一夜爆紅,來自全球各大媒體的採訪邀約不斷,又是出書又拍電影,忙得不亦樂乎。
巴特勒的實驗為什麼能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呢?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實驗的成功又一次真實驗證了「從眾心裡」的可怕之處。不過「從眾」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盲從」。
從眾心理──從東方到西方
有個成語叫做三人成虎,非常形象地刻畫了「盲從」的危害。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那天魏國大臣龐蔥問魏王,如果有人跑來說,鬧市上出現了一隻老虎,你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那麼第二個人又跑來如是說呢?魏王回答:「半信半疑。」第三個人又跑來了呢?魏王回答:「不得不信。」這位魏王不調查,不分析,只聽了三個人的話就會相信一則流言。雖然龐蔥藉此勸誡,魏王後來還是聽信流言疏遠了他,而這個三人成虎的故事也傳承千年,留傳到了今天。
而在西方,「從眾心裡」也是心理學家們非常喜歡研究的課題之一。其中最經典的一個實驗,就是「阿希從眾實驗」(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
實驗對像是一群男大學生。每組7人,坐成半圓形。不過這7人中,有6位都是實驗助理,也就是托兒(從旁誘人受騙上當的人),只有一位是真正的研究對象,而他對此一無所知。
實驗人員會向大家展示兩張卡片,卡片A上有一條直線,卡片B上有長度不等的三條直線A,B,C。其中一條和卡片A上的那條直線長度相同,是哪一條呢?大家來看一下,非常明顯,毫無疑問就是C,是不是?
然而,托兒們都會答A。一連5個A後,排在第6位的研究對象開始暈了。臉上出現各種痛苦的表情。一番糾結後,大約37%的人也會選A,跟大家保持一致。
那麼那些選正確答案C的呢?其他六個人會一致看向他,彷彿在說,這麼明顯,你怎麼會看錯?然後實驗進入下一輪。
同樣兩張卡片,同樣一個問題。這一次又有多少人還會堅持自己呢?實驗結果表明,又有37%的人選了A。而那些堅持選正確答案C的參與者,回答速度明顯減慢。
實驗兩輪後結束。總計大約3/4的人給出了錯誤答案。而在另外一組對照實驗組中,在沒有托兒故意擾亂的情況下,錯誤率只有1%。
如果實驗進入第三輪,大家覺得有多少人還能堅持選C呢?
好,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隨大流走或許不見得有什麼不好,但「三人成虎」是一種警示,「阿希從眾實驗」也是一種警示,巴特勒的網紅餐廳更是一種警示,就是我們有可能正生活在欺騙中,而我們卻對此毫無察覺。有時候說出真相並不難,難就難在,如果我們周圍的人都在撒謊,那我們還有沒有勇氣說出真相,或者,接受真相呢?
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期見。
視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