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第二階段,和第一階段的大開大合完全不同,雙方戰事膠著,但是傷亡慘重。我今天就和大家分析一下第二階段和第一階段戰況的不同,以及背後的原因。
烏克蘭戰爭第二階段戰局
在第一階段,雙方對彼此實力都完全不清楚。西方國家高估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而俄羅斯低估了烏克蘭的實力。帶來的結果就是戰略上的輕視,20多萬大軍兵分五路。最後就是基輔大躍進變成了基輔大撤退,第聶伯大包抄變成了哈爾科夫大撤退,空降軍摔在地上,海軍變成陸戰隊,空天軍徹底消失。
從第二階段的結果來看,俄羅斯原本的計劃是從伊久姆向南包抄,同時從頓涅茨克以西向北突破,將整個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省包圍在內,其中的50,000烏克蘭軍隊就會被瓮中捉鱉,這些精銳的五萬軍隊一旦被消滅,烏克蘭將沒有足夠的預備役和武器裝備來應對俄羅斯的下一階段進攻,俄羅斯就可以在占領頓巴斯的基礎上,又消滅烏克蘭有生力量,一箭雙雕。
這一計劃已經完全失敗。俄羅斯在伊久姆的突出部停滯不前,難以接近斯拉夫揚斯克,而在南部戰線,甚至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俄羅斯調整進攻方向,將包圍圈進一步縮小,力圖從南部帕波斯納向北進攻。
而北線的俄羅斯軍隊渡過北頓涅茨河,對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完成一個小范圍的包抄。在這一戰線上,俄羅斯取得了微小的進展,北部完整地控制了北頓涅茨河北部,從紅利曼到盧比日內的地區。最大的突破來自南線,俄羅斯在攻占帕波斯納之後,形成了突出部,導致烏克蘭軍隊不得不退出,將利西昌斯克和斯拉夫揚斯克之間的連接進一步壓縮。
同時,在北頓一帶,6月22日,烏克蘭軍方宣布渡過北頓涅茨河,剩下的有生力量撤退。北頓攻防戰歷時一個多月終於結束,俄羅斯完整地控制了這一地區。
關於第二階段至此的成果,頓涅茨克前國防部長斯特列爾科夫上校認為,俄羅斯沒有實現既定戰略目標,甚至沒有明顯接近直接目標,全面解放頓巴斯與五月初一樣遙遠。與此同時,一些大型定居點被解放,烏克蘭被趕出北頓涅茨克。烏克蘭設法完成了自己的主要任務,防止頓涅茨克集團的主力部隊被擊敗,並爭取時間建立部隊,然而這一結果導致巨大的部隊損失和士氣下降。
在斯特列爾科夫眼裡,第二階段,俄羅斯和烏克蘭可以說打了一個平手,俄羅斯沒有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但取得了零星土地的進展。但烏克蘭也受了大量的損失,並不像第一階段打得那麼順利。同時俄羅斯和烏克蘭一樣,也遭受了大量的損失,同時依然面對士氣不足和兵員不足的問題。
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二階段俄烏雙方在戰術層面的變化。如果說在第一階段中,烏克蘭的得分是一百分,俄羅斯的得分是20分,那麼在第二階段中,烏克蘭的表現可以給80分,但俄羅斯的表現獲得提升可以給到60分。
俄羅斯在第二階段調整戰略
空天軍幾乎不出動了
俄羅斯在經歷了第一階段的重大損失之後,意識到自己無法完全癱瘓烏克蘭的防空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出動空天軍只能遭受更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爭奪制空權是為了完成對地支援,但是因為缺乏精確制導炸彈,俄羅斯的對地支援主要有低空飛行的蘇-25等戰鬥機承擔,但是蘇-25高度有限,完全是單兵防空導彈的靶子,那我就乾脆不再積極出動空天軍。空天軍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境內發射巡航導彈。
主要武器是遠程火炮
俄羅斯不再主動爭取戰場制空權,而烏克蘭的空軍,由於數量過少也很難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這就導致烏克蘭戰場出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一場21世紀的戰爭硬生生地打成了一戰的感覺。雙方提供火力支援的主要武器竟然是遠程火炮。
俄羅斯缺兵、缺飛機、缺精確制導炸彈,但就是不缺冷戰時期生產的炮彈。從二戰冷戰時期開始,俄羅斯陸軍就以強調火炮支援為核心,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大量的大口徑火炮和火箭炮。俄羅斯在第二階段做出的另外一個調整,就是非常倚仗遠程火炮,陸軍的突擊遇到一些阻力就放棄進攻,回來集中炮火轟炸。
這些武器和彈藥,本身並不具備多麼高科技的含量,都是冷戰時期生產的,俄羅斯人拿來就用。炮兵決戰,成了俄烏雙方在第二階段對決的重點。
在伊久姆方向的紅利曼和北頓涅茨克之戰中,這一點體現得非常明顯,俄羅斯使用大量的火炮,幾乎完全摧毀了北頓涅茨克和盧比日內這些城市。
而烏克蘭方面,在得到西方國家增援的火炮之後,比如法國的凱撒炮,美國的M 777,德國和荷蘭支援的pH 2000,也取得了不小的戰果。比如在赫爾松方向俄羅斯的一個營的D30榴彈炮被烏克蘭炮兵擊毀。在北頓涅茨河沿岸,在過去的兩個月中,俄羅斯先後試圖三次渡河,但全都被烏克蘭人發現並使用炮兵殲滅。
更重視無人機的防禦
我看到最近西方媒體報導,由於俄羅斯在前線布置大量的防空導彈針對烏克蘭的無人機,導致這段時間烏克蘭無人機損失數量上升,烏克蘭不得不限制無人機的使用次數。在第一階段,烏克蘭的無人機不僅起到了偵察俄軍動向的作用,甚至能夠為炮兵提供火力偵察,確認俄羅斯軍隊和炮兵的位置,幫助炮兵精確打擊。俄羅斯意識到了自己在使用無人機和防禦無人機上的缺陷,在戰爭第二階段,這一方面有所改善。
地面推進更加謹慎
在第二階段,俄羅斯的地面推進往往是在大量的火力覆蓋之後試探性地進攻。如果遇到頑強的抵抗,就重新撤退再組織。同時俄羅斯徵用了大量的所謂炮灰部隊,比如對頓巴斯地區的民兵實行總動員,55歲以下的男性幾乎都被強制入伍,這些士兵缺乏戰鬥力,往往被推到第一線負責軍隊的推進,俄羅斯把自己主力部隊放到第二線使用,以圖減少自己的損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在第二階段採取了4點改變,完全放棄空軍,集中火炮支援,提升防禦無人機的能力,地面進攻極其謹慎。這就帶來了幾個很顯著的後果。
俄羅斯4點改變的後果
俄羅斯在第二階段的戰略改變帶來的第一個後果是,對烏克蘭的殺傷主要是通過遠程火炮完成的,在近距離的交戰和巷戰中往往俄羅斯損失更大。
第二個後果就是,俄羅斯很難成建制地殲滅烏克蘭有生力量。
因為地面進攻非常謹慎,往往遇到有組織的抵抗就放棄進攻。比如在北頓之戰中,烏克蘭的軍隊最後得以從容從化工廠撤退,俄羅斯並沒有任何試圖殲滅烏克蘭軍隊的意圖。再比如說在利西昌斯克南部,俄羅斯曾經在佐洛特形成一個小的包圍圈,但並沒有對包圍圈中的烏克蘭軍隊進行強攻,而是任由烏克蘭軍隊成建制地撤退。這就說明,目前俄羅斯軍隊主要依靠炮火支援,可以完成小步的推進,但是缺乏殲滅烏克蘭軍隊的能力。
烏克蘭面臨的問題
烏克蘭需要火炮和火炮彈藥。這樣的狀況,也會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持續。而未來幾個月戰爭的焦點,將取決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使用火炮的能力。烏克蘭多次向美國以及盟國表示,需要更多的火炮和彈藥。對此美國中將赫特林在推特上表示,他認為,美國以及盟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數量足夠的火炮。比如美國已經提供了108門M777,這已經足夠組建六個炮兵營,而美國每一個旅才下屬一個炮兵營。
我個人認為,赫特林中將的說法是不適用烏克蘭的。其一,美國的軍力配置是結合美國實力而設置的。炮兵不是主要的火力投送兵種,美國超過70%的火力投送是靠空軍支援來完成的。除了大量的巡航導彈,戰鬥機和攻擊機可以投擲激光制導炸彈,精確制導炸彈,他們才是美國完成火力投送的主力。
所以在美國這樣的體系中,炮兵是一個輔助角色,在空軍無法完成的地方,才需要炮兵補充。但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現在不是這樣的一個局面,烏克蘭的火力投送百分之百依靠炮兵。相同單位所需要炮兵的數量遠遠超過美軍,拿美軍的配置來推定烏克蘭是不合適的。
其二,美國在戰場上往往掌握絕對的制空權,在陸軍投入戰場時,敵方的指揮防空炮兵系統已經被摧毀,所以美國炮兵單位在戰場上是沒有任何敵人,可以進入預設陣地隨意發射。不用擔心遭到敵方的反炮兵威脅,但是烏克蘭並不是這樣一個情況,烏克蘭現在是跟俄羅斯展開炮兵決鬥,烏克蘭有西方引進的炮兵雷達,俄羅斯也有反炮兵雷達,當烏克蘭炮兵開火的時候,就有可能被俄羅斯反炮兵雷達偵查到,加以還擊。
所以,烏克蘭需要的是能夠快速進出陣地的自行火炮,比如凱撒卡車炮、P ZH2000、M 109等等,M 777雖然是輕型火炮,本身性能不錯,但由於是牽引式火炮,沒有動力,撤出預設陣地需要4分鐘時間。並不是最適合烏克蘭的火炮。
烏克蘭不僅需要西方火炮,還需要大量彈藥。和俄羅斯類似,烏克蘭也使用大量前蘇聯時期留下來的武器。但是烏克蘭本身並沒有大規模生產製造這些彈藥的能力,而俄羅斯蘇聯時期的火炮,口徑往往和北約是不一樣的。比如北約常用的155毫米榴彈炮,俄羅斯這邊喜歡用152毫米,這就導致北約的炮彈,在蘇式裝備上無法使用。隨著戰鬥繼續,烏克蘭彈藥儲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前華約國家可以不斷提供,但提供多少還是一個問題。
所以,烏克蘭在引進西方火炮的同時,大量引進北約標準的彈藥,可以趁此機會將自己的部隊,特別是炮兵部隊徹底地北約化,拋棄蘇制武器,使用北約炮彈。但如果想逐步完成炮兵部隊北約化,這就需要比以前更多的火炮援助。
所以從以上幾點來說,烏克蘭需要的火炮和火炮彈藥,恐怕並不是一個小數字,前段時間國防部提出需要上千的火炮也不是空穴來風,是符合烏克蘭國情的。
俄羅斯需要面對的問題
烏克蘭面對的主要問題來自於重裝備的援助,而俄羅斯面對的問題也不少,一方面是先進武器的數量和質量,特別是反炮兵雷達,俄羅斯雖然有反炮兵雷達,但主要裝備在旅級別。目前的烏克蘭戰鬥,俄羅斯是把全陸軍最好的裝備集中到有限的戰場使用,但一旦這些裝備損失,俄羅斯也面對補給的問題,特別是大量的高科技零部件,受到國際武器禁運,無法採購,直接影響軍工產品的產量。
除此之外,俄羅斯面對的軍隊士氣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改觀。
我們今天簡短地和大家分析了烏克蘭戰爭第二階段的戰爭走向、背後的原因,以及俄羅斯、烏克蘭雙方接下來面對的問題。目前來看,烏克蘭戰爭長期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視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