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我們今天的故事要從一樁奇遇說起。
柏克森博士的奇遇
上個世紀初的某一天,倫敦的一個原本平常的學術研究會上發生了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情。好久沒和大家見面的哲學家柏克森博士出現了。這個柏克森博士以研究唯物哲學而見長,1956年,他的專著《唯物哲學之研究》連續印了十七版。
然而,這次出席的柏克森博士不但穿起了深黃色袈裟,還大方承認自己已經出家了,而且語出驚人,說他的師父是繼承了釋迦牟尼佛衣鉢的迦葉(jiā shè)尊者。
這一下把大家都弄懵了,柏克森博士不是唯物主義者嗎?怎麼皈依佛教了?迦葉尊者那不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人嗎,柏克森博士怎麼見到他的,難道他穿越啦?
柏克森搖頭說,非也,非也。接著他就不緊不慢地講起了他在印度的奇遇。他一直對印度文化很感興趣,所以5年前自學了梵文和其它印度語,開始在印度各地遊歷。一天,他在靈鷺山深處遊歷的時候,遇見了一位老人。老人總是突然出現跟他聊幾句就消失不見了。慢慢熟了以後,一天老人說,想帶他遊歷一般常人不能夠到達的地方,開闊一下眼界。柏克森很高興就答應了。
老人帶著他來到了一面懸崖底下,對著岩壁連拍三掌,岩壁豁然裂開,裡面漆黑一片。老人拉著他的手就進去了。柏克森一開始膽膽突突的,沒想到走不了幾步,洞裡忽然光明一片,柏克森心裡升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兩人向前走了大約一里路,眼前豁然開朗,只見廣廈千間,綿延不絕,散發著寶石般的光芒,雕梁畫棟,美侖美奐,絕非人間所有。
柏克森進去後發現裡面有很多藏書,天文地理,無所不包。他一頭扎了進去,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讀後發現,歐洲數百年來科學上的成就與之比較,就像是爐火之於驕陽,瞬間黯然無光。更讓他驚奇的是,這裡的光線不知從何而來,似乎一切都在發光,讓他身心舒暢。
老人好像洞悉了他的心思,對他說:「這裡是我的淨土,光明也是出之於我的心性。你我有師徒之緣,如今機緣成熟,才引導你來這裡,啟發你的心智。你現在可以走了。」於是帶他原路返回。老人囑咐他去緬甸仰光大金塔出家。他問老人如何稱呼。老人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仰光大金塔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相傳塔在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建成了。塔中供奉了四件寶物。其中包括釋迦牟尼的八根頭髮和釋迦大弟子迦葉尊者穿過的袍子。柏克森去了以後在塔前繞行禮拜,長跪立誓,今後做靈鷺山老人的弟子。從此以後,柏克森穿起了僧袍,開始遊歷印度各地,托鉢行乞。三年以後,柏克森在禪定中忽然悟到,原來他的師父靈鷺山老人就是迦葉尊者。
這個故事出自一本書,叫做「博士界之論辯」,作者是英國的安羅支博士。書在上個世紀50年代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後,在佛學界引起極大的迴響。因為佛學界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大迦葉不曾離世,他一直還在世間等一個人。不過這個人不是柏克森博士。那麼他會是誰呢?
大迦葉是怎麼出家的?
咱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大迦葉吧。兩千五百年前,大迦葉出生在印度摩竭陀國的一個富豪家庭。他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天生六根清淨,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一心一意只想離家修行,奈何是家中獨子,父母慈愛有加,想走也走不成。大迦葉一直等到年過30,父母雙雙離世後才決定離家尋求修煉的法門。好在妻子妙賢跟他志同道合,並未橫加阻攔。
巧的是,就在大迦葉離開家門的那一天,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了。不過大迦葉當然是不知道的,所以一直在山南海北到處找名師,卻是「遍尋名山均不見」。直到兩年後的一天,終於機緣成熟,他在鴛伽國聽到了釋迦牟尼佛講法,覺得句句入耳,「這正是我要找的呀!」大迦葉大喜過望,欣然接受剃度,出家做了釋迦門下弟子。
是凡釋迦牟尼的弟子都得出去托鉢行乞,大迦葉也不例外。關於行乞,還流傳著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僧人須菩提只去富貴人家乞食,說窮人們沒有多餘的糧食,不願給他們添負擔。而大迦葉卻反其道而行之,乞貧不乞富。他說,他向窮人乞食,將來就可以給他們福報。這些人來世就不會再貧窮。而富人的福多,也許只是給他們錦上添花而已。有一次為了救度一位貧病交加的老婆婆,大迦葉欣然喝下了老人遞給他的,用瓦片盛著的淘米水。然而那卻是老婆婆所剩無幾的口糧之一。沒過多久,老婆婆離世後因為虔誠的布施之心而升上天做了美麗的天女。
須菩提和大迦葉這兩種乞食的辦法各有千秋,不過釋迦牟尼都不贊同。為啥?因為釋迦佛認為對窮人富人都不應該區別對待,一切隨緣,走到哪家門前就向哪家乞食最為好。不過大迦葉大富豪出身,卻為了別人甘願吃苦的慈悲之心倒也是深得佛陀讚許的。
而事實上大迦葉也是釋迦佛座下悟性最高的弟子之一。當年在靈鷲山上開法會,大梵天王以花獻佛,請佛說法。佛登法座,拈花示眾。台下黑壓壓一大片人,都一臉茫然地看著,只有大迦葉微微一笑。佛在臺上說,唯有迦葉,知我心意啊。這也就是「拈花一笑」這個典故的由來。釋迦牟尼那麼多弟子,也只有大迦葉最懂得佛陀的心了。
等待彌勒
所以釋迦牟尼在涅磐之前,就囑託了大迦葉一件大事。事情還要從魔王波旬說起。釋迦牟尼傳法的時候,魔王波旬雖然萬般阻撓但都未能得逞。然而波旬並不認輸,恨恨地說:「到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寺廟內,穿你的袈裟,曲解你的經典,令他們破壞你的戒律,破壞你的佛法。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
釋迦牟尼當時流下淚來,因為他知道波旬說的是事實。等這個世界到了末法時期的時候,他傳的佛法就度不了人了,也就給了魔子魔孫們可乘之機。不是說佛法怎麼樣,是人的道德下滑到了沒法被他的法所能救度的程度了。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到那個時候,未來佛彌勒就會下世救度世人。到時候他會帶來一部全新的法,適合那個時候的人修行。這個說起來其實也不奇怪。因為在釋迦牟尼傳法之前,印度盛行的婆羅門教就進入了末法時期。他們的信仰救不了人了,所以才有了釋迦牟尼出世,傳那個時候的人可以得度的佛法。那麼到另外一個末法時期出現,釋迦牟尼傳的法也不靈了的時候,另外一個佛和另外一部佛法現身來救度世人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釋迦牟尼囑託大迦葉的就是,等他涅磐以後,敬待彌勒出世,把他的佛衣和舍利轉交給這位未來佛。一旦佛衣轉交,就表示完全放手,人間的信仰就交由彌勒管理了。
那麼大迦葉又是在哪裡,如何等彌勒的呢?
根據敦煌莫高窟文獻中的《付法藏因緣傳》記載,釋迦牟尼佛涅磐以後,大迦葉繼承了佛的衣鉢,帶領大家一起持戒修行。大約二三十年後,他已是百歲高齡,忽然就厭世起來,覺得是時候離開了。於是他吩咐身邊釋迦佛的另一名大弟子阿難繼承法藏,又去王舍城向阿闍世王告別。王舍城位於印度東北靠近尼泊爾的地方。不過護衛說王還在睡覺。大迦葉沒有等,就逕往城西南八里多的鷄足山去了。這座山上有三峰屹立,呈鷄足狀。
大迦葉走到那裡的時候,三座山峰「轟」的一聲裂開,自然形成一個禪座的樣子。大迦葉用草鋪地,盤腿而坐。天人們紛紛為他散花。大迦葉暗自發願說:「我今將以神通力來保持這個身體,用糞掃衣(用破爛衣服拼接裁製而成的袈裟)來蓋覆他,等彌勒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見他,協助他教化眾生!」說完後,三座山峰就合起來了,隱藏了他的身體。
阿闍世王醒來後聽說大迦葉曾經前來跟他做最後的告別,懊惱不已,馬上約了阿難一同前往鷄足山。原本已合攏的雞足山再次打開了。大迦葉端坐山中,寶相莊嚴,渾身披滿了曼陀羅花。
阿闍世王頓時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傷心過後,就想要用最好的香木為大迦葉舉行火化儀式。不過阿難制止了他。顯然,阿難是知道大迦葉的使命的。
有意思的是,中國雲南大理也有一座雞足山。山上層巒疊嶂,形成天然的蓮花形狀。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形如雞足。古大理國人相信這裡才是當年迦葉尊者入定等待彌勒的地方。千百年來,山上建起了許多紀念大迦葉的寺廟和寶塔,現在儼然成為了中國西南部的佛教聖地。
不管是印度的鷄足山也好,中國的鷄足山也好,大迦葉在等彌勒這件事情在過去的2,500年中一直在佛教徒中廣為流傳著。如今柏克森奇遇記則是把這個等待的消息傳遞給了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那麼末法時期到底是什麼時候,大迦葉有沒有等到彌勒呢?我們以後有機會會再跟大家一起討論。
視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