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點:上海封城中的名人們也難逃,次生災害面面觀,根子在哪裡,封城是文革重現嗎,中共為何拒絕放棄清零政策。
上海封城一個特點是名人及家人出事多,為什麼,幾個名人遭遇反映不同的次生災害,自己支持的政策反傷自己。封城清零是又一場政治運動,和歷次運動尤其是大躍進大饑荒的比較。民眾自保的前提是不信中共。
名人們在封城中
上海是奧密克戎變種流行以後被封城的第一個超級大城市,不算部分地區的局部封城,從3月27日開始的鴛鴦火鍋封城到今天已經半個月了。
上海亂象,有歷次封城的表現,更有其獨特的現象,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出事的名人及其家人多。
太平洋證券前總裁助理韋桂國是自己腦溢血求救無門死在家中。之前他在微博說,「我贊成堅持動態清零的策略,帶灣灣回家時,全民戰爭動員也不過如此,漂亮國想想只能瞪眼目送。到那時看,現在的困難和成本是最低的。」
於是他自己就成了最低成本的一部分。自己折騰成這樣,還想著統一台灣。統一了,你韋桂國的下場就是榜樣。
郎咸平的母親則是因為等了4小時核酸結果沒有出來,延誤了治療而去世的。為什麼這些名人都有支持中共抗疫政策的歷史?1)民眾容易關注,因為強烈的對照,自己成為自己支持政策的犧牲品;2)只有支持中共政策才能成為名人;3)名人需要在各種中共新政策上表態,儘管自己多半不是這些領域的專家。
問題在於,當他們為這個封城的政策歡呼的時候,有沒有看過一些相關的報導,比較一下各種抗疫的模式,分析一下利弊,然後再說話呢?
為什麼上海名人出事的多?當然一方面是上海和北京類似,各個專業領域全國性的頂尖人物多。上次說了,京派和海派,在各領域都有表現的;封的是上海,關注的人多;也說明這次封城波及面很廣,受影響的不僅是普通人,也包括精英階層,這些名人雖然有名,但畢竟還不是特權階層,需要找人找關係打點的,遇到此類緊急情況是來不及的。可想而知普通民眾就更困難了。
次生災害的典型表現
另一個廣傳的故事是一個叫六六的作家兼編劇,我有點孤陋寡聞,這次之前從未聽說過。她母親從不出門,卻被檢測陽性,由於多次被威脅送方艙醫院而心臟病發作。不過最後還是得到治療後好轉。
查了一下才知道,武漢封城期間她和方方是處於兩極的,方方日記反映底層痛苦,她是拍攝正能量宣傳中共抗疫成果的。她母親怎麼會陽性的?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這種病毒不需要密接就能傳染,另一種就是做核酸檢測時被傳染的。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動態清零的全員核酸檢測,她可能就不會有事。這就是政策性次生災害的一種,由抗疫措施引發的疫情傳播。這還是檢測人員上門做的核酸,如果是人山人海擠著更容易傳播。
郎咸平母親的情況是另一類型的次生災害。她需要治療的只是腎臟有點衰竭,平時打一針就好的。這並非重症晚期無法搶救,可以說完全是嚴格的規定造成的。因為入院必須有核酸檢測陰性,而核酸檢測結果需要24小時。
上海現在的檢測能力是每天4百萬管,做完全市2,500萬人口需要6天,絕大多數人是拿不出24小時內的核酸檢驗結果的。也就是說,大多數上海市民是無法看急診的。
誰應該對這些人的死亡負責任?醫院嗎?醫院有兩條互為矛盾的規定,沒有核酸陰性結果不接收,不能拒絕病人。官方的說法自己就矛盾,鄔驚雷表示,醫療機構急診等部門,要進一步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最大限度減少對民眾正常就醫的影響,要求採取科學、規範、合理的防控措施,不能因疫情處置,對醫療機構一關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
官方說話滴水不漏,怎麼解釋都有理,問題是無法執行的,就像郎咸平的母親,醫院是收還是不收,不收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但如果收了,以後發現是陽性,收的人是要被追責的,誰敢承擔這個責任?
別的國家不清楚,美國之所以沒有發生這樣嚴重的人道災難,很大程度上是各州有自己的權力,可以抵制一刀切的政策,還有相對獨立的司法可以部分阻斷不合理行政令的實施。
而中國所有的人道災難,都源於無限的權力,在上海或其它城市封城問題上,就是清零政策,這是個剛性的政策,全國一刀切,沒有彈性,上海原本想搞點大前提下的小彈性政策,這下被否了,看上去還有點變本加厲。所以說,清零政策才是罪魁禍首。只要繼續清零政策,人道災難就不可避免。
人道災難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斷糧斷菜。這裡也有一個名人的故事。復旦的沈逸教授,他發了個帖,有「是的,我快斷糧了」的文字,但那是轉的別人的文章,有人為他解釋,說他並沒有說自己挨餓。
我看了一下,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首先,確實是有人斷糧,當然現在這早已不是新聞,斷糧的人很多。上次節目有一位普陀區的觀眾朋友留言,很長,說了上海的一些情況,謝謝提供的消息和關注(不過很快那個留言就不見了)。
我也有很多同學還在上海。而沈逸沒有斷糧並非供應充足,而是因為「太座操持有方,準備充足」。從個人家庭來說,這是幸運,但作為一個城市,完全靠個人運氣或準備,這是城市管理的失敗。而且能準備充足正好是不聽政府宣傳的結果。
這兩天還有一條消息,上海冰櫃銷量翻倍,據中國數字時代報導,4月12日,央視短評中,主持人呼籲民眾勿「搶購囤貨」,因為「中國改革開放至今,物資的豐富程度、物流的發達程度、資源調配的高效程度、全球供應的順暢程度足以讓我們有牢固信心」,最後還奉勸道:「不要去做那種事後自己都覺得可笑的事情」。
現在上海人可能最慶幸的可能就是那些有意無意屯了貨的人了。央視這段話,沒有一句是對的,因為一封城,物質再豐富、物流再發達,都在瞬間停擺了。到不了民眾家裡有什麼用?
看到兩個故事,一個是某人去年看到城管在趕一位賣粉條的大叔,看不下去,買了十斤,以為是幫了人,結果封城後才發現,是人家幫了他,這是好心好報的故事。還有個故事,說她父母在上海妹妹家晒了很多蘿蔔乾和肉乾,妹妹想扔了,父母已回老家,說不要扔,給他們寄去,結果還沒寄,上海封城了。
現代人誰能想到國際大都市上海會出現三年大饑荒的情境呢?物質豐富卻鬧饑荒,這倒是和大躍進一樣,都是人禍。
說到人禍,這次很多人談到現在上海是文革重現。我把上海封城及其動態清零政策看作中共建政後的又一次政治運動,上海是開始。上海開埠以來,從未經歷過這種規模的封城和糧荒,日本占領期間沒有,中共建政占領上海也沒有發生,大饑荒年代上海都沒有發生,文革中也沒有。
這次運動,我們可以看到多次政治運動的影子:大饑荒、文革,上山下鄉、一胎化。其中最值得說的是大饑荒。1958年風調雨順,糧食產量達到新高,結果來了個大躍進人民公社,農民都大煉鋼鐵去了,不種地了,虛報產量使徵收糧食過度,食堂大鍋飯浪費了不少,這才造成大饑荒,所以大饑荒不是在58年而是59年開始的。
而這次上海饑荒也並非糧食蔬菜不足,而是人為封城打斷了城市供應鏈的所有環節。另一個可以類比的現象就是民眾畫地為牢無法求助。大饑荒的年代,對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那麼多人為什麼等著餓死也不逃荒也不反抗。
社會的原子化是重要因素,土改消滅了農村精英,摧毀了農村自組織系統,大饑荒一來,連組織反抗的人都沒有,(當然不是沒有,但很少)民兵持槍村頭守著,誰都出不去,而且中共統治全國一盤棋,逃到哪裡都是中共,而且大饑荒是全國性的,中國幾千年來所有的自然災害甚至包括戰爭,都還是局部性的,總有地方好一些,但中共政策造成的大饑荒是全國性的,別人也沒有餘糧。
上海這次也是,民間互助組織是沒有的,網上有人說有程序員編了求救和互助的應用程序,但很快就被封了。如果允許民間有組織的自助互助,上海的情況會好很多。
《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上海奧密克戎疫情讓習近平陷入兩難」,文章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習近平在向政治局常委發表的未公開講話中明確表示,中國不能放棄嚴格的動態清零政策,即使這意味著經濟增長放緩。
因為奧密克戎的特點,重症本來就不多,可能很快達成群體免疫,峰值過去後也會自動下降,封不封城都一樣,也就是說,疫情本身的傷害,一是不見得那麼嚴重,二是自己會過去,但抗疫政策造成的傷害,一是比病毒嚴重得多,比如上海據說這次病毒只死了一個,但次生災害死亡人數,光從這幾個名人看,估計成千上萬是不會低估的;二是次生災害在這一波疫情過去以後還會繼續危害。
即使上海渡過難關,動態清零政策還會繼續危害其它省市。
怎麼辦,先說說直接受害者,這次的教訓能不能使一部分人清醒?總是有的,而且不會少。但名人不好說。有些名人並非不知道,只是由於各種利益而做出的選擇。希望像郎咸平和六六這樣的人,以後不要再盲目地吹捧中共的政策,不能批評至少可以保持沉默,如果六六能通過自己父母的遭遇重新審視一下武漢封城自己的表現,對方方有所理解,那也不是壞事。
對於普通民眾,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不要相信中共說的任何話,一個字都不能信。我相信這次上海的非人道的各種措施,當然有很多是強制的,但我也相信有一部分是民眾配合的。就像那個男子和疾控中心女領導對話中說的,其實方艙醫院是可以不去的。方艙醫院裡揮舞五星血旗唱紅歌,完全可以不唱。
做什麼都是有後果的,這就是因果關係。今天講的名人支持的政策傷害到自己和家人,和好心得好報,正好證明了這一點。
視頻:
Comentários